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荆江安澜,清风碧川感党恩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1-06-25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非常关注)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家住大江边,荆州人骨子里对长江交织着一种“爱恨情仇”的复杂心理,这相较其它地方的人,都要来得直接、来得真实,也来得锥心刺骨。昨日傍晚,我站在人流如织的滨江长廊如此感想。

  荆江,上起湖北枝城,下迄湖南城陵矶。长江荆州段长483公里,占长江湖北段的45.5%。长江以枝城为界,其上,水道为诸山所束,水势汹涌;其下,山原分野,江宽水阔。加之江流九曲回肠滞水不畅,河床泥沙淤积累年抬高,汛期水位竟超出堤内地面数米乃至十几米。俯瞰荆楚版图,北向是江汉平原,南向是洞庭湖平原。枕河而居也曾曲水流觞,文人骚客足以浪漫赋文。一河流尽日月,一江挑起风景。殊不知,曾几何时,一河流淌的却是无尽浊浪和泪水,一江挑起的却是千里忧愁和哀伤。

  屈指算来,垒土而兴的荆江大堤,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它肇于晋代、扩于宋代、连于明代、补于清代、固于新时代。长江是雨洪型河流,对长江水患,历代王朝望水兴叹,治江安澜却又有心无力。甚至,清咸丰帝连镇水铁牛也用上了。即使铁牛坐镇江堤后,荆江大堤又分别于1875、1907、1931、1935年4次发生大溃口,云梦大泽汪洋一片。确凿资料证明,国民党统治时期,因吏治腐败频出,导致“官肥堤瘦”现象屡显,荆江洪灾频次和灾损位于历代之最。譬如1935年的大水,江湖难辨,云水相连,人丁六畜随水漂流,良田禾稼尽沉波底。“民众不溺毙于水者,亦多困亡于饥”,竟至有“人剖人而食”的惨剧……

  云卷春秋,地覆天翻。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人民政府依然于1952年春末夏初勒紧裤带上马荆江分洪工程。当时,参加工程建设的30多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了宏大的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荆江河道安全泄洪能力由此得到显著提高,缓解了与上游巨大而频繁的洪水来量不相适应的矛盾。立竿见影的是,当1954年长江流域出现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时,中央果断下令三次开闸泄洪,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的生命安全。随后,党和政府逐年继续整治加固大堤,提高防洪标准;对下荆江裁弯取直,通畅行洪;修建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缓解武汉防洪压力;兴建葛洲坝、隔河岩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高峡出平湖的画卷里,上游有拦洪锁江之法,中游有蓄洪错峰之策,下游有泄洪疏浚之术,荆江的抗洪能力不啻加上了三重保险。

  “善为政者,必先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新理念新思想。如今,但看大江之上,江轮穿梭的是希望,港区进出的是小康,大桥往来的是梦想。

  一江清风,碧川安澜。当2021年汛期来临,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的臂弯是如此深情地呵护她的子民,在经久不息的波涛中,也传颂着一个红色政党情系苍生、为民造福的千秋佳话。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