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在“荆州共识”的绿色里淘金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1-07-04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仲旺)“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洞庭湖,湘鄂儿女的母亲湖,北接长江,南纳湘、资、沅、澧四水。从空中鸟瞰,一湖碧水如血脉般连接着湘鄂两省。5月下旬,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湖北荆州举行,湘鄂四市一区(即湖北省荆州市、湖南省岳阳市、湖南省常德市、湖南省益阳市、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就推动洞庭湖生态旅游达成了“荆州共识”。

  洞庭湖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长江中游重要的调蓄湖泊和国际重要湿地,担负着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水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被誉为生命之湖、生存之湖和发展之湖。湘鄂两省同属楚国故地,山水相连、互通有无、共相唇齿。“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过去,在洞庭湖的开发合作问题上,两省大多是各行其道、各不相谋。一体化协同联动机制的缺位迟滞,致使环抱“长江之肾”的四市一区发展力量被分散消解,难以形成高效有序的强大合力,湖区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社会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掘。长久以来,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只见绿水青山,不见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科学论断,指明发展和保护决不是对立关系,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清新、富饶的洞庭湖生态旅游区。

  坚持生态先进,绿色发展。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强化湖区空间用途管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机制,发挥环境政策对湖区绿色发展的驱动作用。凭依荆州古城、岳阳楼、桃花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环湖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低碳循环经济。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坚持交通先行互联互通。区域内各成员应当注重协调发展,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持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荆常铁路、荆岳铁路、常岳九铁路建设,加速环湖公路建设,系统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共同打造长江中游有影响力的机场群,打通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条件。

  坚持品牌先导,文化跟进切实保护、弘扬楚文化、三国文化、长江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文化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讲好湖区故事。大力实施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工程,全方位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湖区特色荆楚风格的文化价值体系,加强对不同历史时期湖区文化精神的梳理,总结湖区文化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挖掘湖区文化的历史资源和现代价值,反映湖区文化的强大包容性、整体性和统一性,把楚山楚水打造成长江经济带上的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四市一区均位于长江中游,应当在“三个坚持”上积极作为,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效能,破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不良阻力,把握战略机遇与转型窗口。共同依托自身区位优势与国家政策倾斜,借助勃兴壮大湖区生态旅游,切实筑牢长江中游重要生态屏障,积极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携手并肩,共同谱写黄金水道与洞庭湖区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