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暑托”叫座,更要叫好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1-07-16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山栀子)“暑托”,无疑成了今年暑假的一道别样风景。与往年大不相同,伴随教育部《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出台,普惠性暑期托管班在全国多地推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名额不到1分钟被抢光的现象。

  “暑托”新政的出台,是对民生问题的积极回应。从“午托”到“晚托”,再到“暑托”,教育服务链的一再延伸,背后折射的是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供求矛盾。如果说“午托”和“晚托”重在解决上班时间孩子无人按时接送的问题,那么“暑托”则重在解决假期孩子无人陪伴的问题。

  从寻常的“接送难”到假期的“看护难”,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正常现象。令人欣慰的是,民生的“痛点”正在得到关注和重视。事实上,在很多地方,以双休和寒暑假为时间节点,以留守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地方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组织的倡导下,以社区为实施主体,吸纳社会志愿者参与的各种托管组织,早已成为“暑托”的先行和探索者。而今教育部“打开校门、发动教师”的支持政策,成为对“暑托”最给力的关键一招。

  学校开放“暑托”,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积极响应。不仅仅是帮助解决了“看护难”,而且有了“神兽回笼”的喜悦,家庭安静、家长安心;更重要的是,学校集中“暑托”的费用,远比送孩子到培训班、补习班划算得多,真是惠民之举。教师心忧抵触。好不容易等待的一个暑假,是否会因为新政被慢慢“侵蚀”?还有,原本可以偷偷摸摸进行的“家教”,也会逐渐没有了市场。学校最不情愿。一旦打开大门,安全的风险又会高悬于“头顶”,责任没完没了。校外培训机构最是“受伤”。正因校门的多年关闭、教师有偿家教的严格治理,才促成了社会培训市场的火爆。一旦假期校门重启,社会培训机构必然降温;一旦学校“暑托”形成“气候”和常态,不少校外培训机构或许会面临“关张”结局。

  打开“暑托”的校门,不能一哄而上。要在研究政策、吃透政策、把握政策的基础上,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审慎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场所条件、师资情况、成本核算、服务对象、托教项目和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分类分期施策。

  从场所条件看,要关注除了教室,还有诸如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馆等场所,哪些可以开放,哪些资源可以调配。

  从师资队伍看,必须坚持学校倡导和教师自愿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还可以充分吸纳家长、退休干部教师、大学生等社会志愿力量。

  从成本核算看,自愿服务不等于不考虑报酬。对志愿者也要考虑交通、误餐补贴、防暑降温等合理的服务成本。

  尤其要精准确定服务对象。公益普惠,是学校暑托的根本属性,也是区别于社会托管机构的根本所在。打开校门办“暑托”,不是为了赢利,而是缘于一种社会责任。因此,要把国家的好政策用好,把利于惠民的实事办实。当下的现实是,一所学校必然承载不了所有家庭对“暑托”的需求和期待。学校要在服务对象的设计上把好“资质关”,把有限的资源和力量用在满足“真留守”和特殊困难家庭的孩子,而不是一哄而上,让更多家庭“撂挑子”和“丢包袱”。如此,学校将不堪重负,“暑托”也就丧失了其社会价值本义。

  打开“暑托”的校门,也不能一“托”了之。决不能简单止于解决“看护难”问题,而在于不仅“人有所托”,更在于“心有所托”。

  托管课程的设置,除了基本的作业辅导,更多的应是学生喜欢的文体活动、兴趣课程、素养课程等。要通过同伴共读、集体活动,化解学生内心深处的“孤独感”。要通过特色课程、素养课程,转移学生对手机、网游甚至是电视的“依赖感”。这样的“暑托”,才真正托在孩子、家长和社会的“心”上。

  “暑托”的校门如何打开,需用心设计,循序渐进,在试点中探索完善。只有让“叫座”的托管,变成“叫好”的托管,方能行稳致远。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