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特约记者行:沙市早堂面和它的百年老店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1-10-08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 大风 姜家珍)谈起沙市早堂面,沙市人总是津津乐道。网传,早堂面是因沙市早年开埠时的码头工人而兴,这似乎有点牵强。那么,沙市早堂面到底起于何时?起与何人?兴于何时呢?这一直是我们在追寻的答案。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沙市肖家坊的一个小巷内,看到一家面馆,店不大,顾客却不少。当看到主事的女老板时,我才恍然大悟,那家从烈士陵园对面迁走多年的面馆,原来搬到了这里。

  我曾经是那里的常客,喜欢吃那里的早堂面,却没有记住它的店名。当我仔细端详它的店名——“百年老字号,邱记面馆总店”,这让我欣喜不已,这是沙市唯一一家自称百年老字号的面馆,兴许它和沙市早堂面的渊源也有关系。

  那天,我们一行两人稍晚才去到那里,女店主邱晓华和她女儿正在准备第二天的备料。店主五十来岁,也算邱家面馆的第五代传人。

  说明来意后,店主告诉我们,早年的那些事,母亲比她更清楚,由其母来讲述,岂不更好。于是,我们见到了邱记面馆第四代传人的夫人——刘光凤老人。老人今年85岁,精神抖擞,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在和老人的交谈中,沙市早堂面的故事,逐渐明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1895年4月,自沙市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之后,本就商贸繁华的沙市更加繁忙起来,各地的商人、手艺人从全国各地来到沙市发展、谋生。就是在这个时候,咸宁的邱氏兄弟经武汉辗转来到沙市,一个擅长白案,一个擅长红案。

  邱氏兄弟对沙市的民风、民情以及风俗习惯做了调查:沙市人自古就喜欢喝汤。以至周边地方的人都用买汤圆的段子调侃沙市人,说一个小姑娘跟母亲买汤圆,大声喊:卖汤圆子的,挑到巷子里来,买给我姆妈吃的,多嘎(放)点汤,少嘎点糖。

  于是,邱氏兄弟决定在沙市开个早汤面馆。原本,沙市也有卖汤面的,但是,他们的早汤面很有自己的特色,手工制作的碱水面质地劲道,经煮、经泡、经嚼、有味,面煮到八九成熟起锅,冷水浸泡储存,仅用热水烫一烫,添加热汤就能食用。

  比起武汉的热干面,煮面起锅,拌油风冷储存,开水冒热加料食用,费工、费时、费事还费油,要划算多了。加上他们又在汤上大做文章,把一锅汤熬得油大码肥,色鲜味美,深得荆沙市民的喜欢。

  经过三代人的打拼,邱记面馆的早堂面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清末民初,邱记面馆又推出龙凤面,更让世人趋之若鹜,讨个吉祥。做大后的邱记面馆,后来在沙市便河桥旁改为义和酒楼,早堂汤面、中堂饭菜、晚堂酒宴,早堂面由此而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公私合营……

  1988年,改革开放后,邱家才决定重操旧业。邱家小妹领衔重振旗鼓,重开邱记面馆,其兄继承祖业,继续做面。

  三十多年来,邱记面馆收徒无数。出师后,纷纷自立门户为邱记面馆,邱家兄妹宅心仁厚,均不予计较。于是,在百度上,邱记面馆在荆州、沙市是最多的。有所不同的是,在邱家面馆的招牌后面,其兄妹加了总店两字。所以,虽然荆州有那么多邱记面馆,却并非连锁店。

  所幸改革开放,邱家重操旧业,失传多年的龙凤面又得以重出“江湖”,如今鳝鱼丝、鸡丝组合的龙凤面(俗称大连面),早已成为沙市早堂面中的极品。

  在离开邱家时,听说邱记面馆刚刚上了美团APP,这将让更多的市民、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吃到美味的早堂面,正如朋友们常说的:吃碗沙市早堂面,一生难忘荆楚情!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