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少年不懂读书苦,来日难悟福之源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1-11-15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山栀子)近日,湖北宣恩县一高中生在“人民网”留言板投诉学校放假少,官方回复“你现已步入高中学习阶段,应该明白时间加汗水是山区孩子走向成功的不二法则”,该条新闻刷爆网络。

  其实,类似事件也常有发生。据某地教育局干部表示,每到寒暑假,举报学校补课的电话更多来自学生。

  学生投诉或举报学业负担过重的行为无可厚非。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学生对待“苦”的一种普遍的心态:惧怕,抱怨。

  因为缺乏对“苦”的磨炼和毅力,所以惧怕;因为习惯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所以抱怨。

  其实,父母或祖辈最怕自己的孩子“吃苦”。他们总是在孩子面前倾其所有,尽量满足。条件再差,也要努力创造条件。殊不知,没有经历风雨、感知冷热、体验疼痛的孩子,久而久之,这样成长的生命就天生“缺钙”。

  不曾经历“苦水”淋浴或是“浸泡”的孩子,常见的后果便是,一急就气,一苦就怨,一疼就哭,一压就折,一逼就反!轻则“鸡飞狗跳”,重则“惨不忍睹”。

  小康社会的幸福感,往往会冲淡或淹没“艰苦”的人生体验,从而让人逐渐忽视和漠视“艰苦”。这正如日前“清华大学贫困生撰文《在树洞里》”引发热议,原作者本想借此文激励更多清华学子,“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却不曾想引发很多学子对其穷苦细节的质疑。

  只有曾经经历过艰苦的磨砺,只有真正有过贫困的经历,感同身受,才会和这位清华学子产生共鸣、形成共情。正如网友评论,“因为穷过,所以更觉帮助的可贵。”

  今天,社会进入了一个物质丰富、政策优越、保障有力的新时代。像那“感谢贫穷”的高考状元王心仪,像那“致谢走过的路”的博士生黄国平,还有这名清华贫困生等,超越常人的“苦学”不会很多。但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值得我们尊重,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弘扬和致敬。而且,也是我们教育、影响和激励更多孩子奋斗的“活教材”。

  衣食无忧的好日子里,我们大可不必在生活上让孩子“穷过”。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对孩子进行“艰苦”的体验和磨炼,不能减少孩子体验困难、疼痛、挫折的空间。劳动锻炼、社会实践、公益服务、军事训练、团队拉练、独立旅行等等,都是让孩子感受吃苦、学会吃苦的教育和训练。尤其是在时间上的严格约束、经费上的适度管控,都是一种“学会过苦日子”的习惯养成和意志磨砺。

  泰戈尔曾说:“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是的,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走的路。只有经历疼痛和苦难的少年,长大后才真正懂得,我从哪里来,幸福从哪里来。

编辑: 柯亚琴

相关新闻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