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用温情按摩孩子们心胸的块垒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1-11-18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镇冰)近日,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839号(教育类344号)提案答复的函》,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如何有效防治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学校和家庭必须重视的问题。

  年龄小并不意味着对抑郁症“免疫”。据10月10日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重性抑郁障碍占2.0%。该调查历时近9年,对73000多名6—16岁少年儿童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和资料分析。不可轻视的数据背后,告诉我们一个令人心惊的现状,抑郁症已经“盯”上了青少年。正是因为他们年轻,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成长阶段,心理特征又没有完全定型,也更易于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与学业的压力,面对挫折他们又往往“不知所措”,不能正确面对。抑郁症的年轻化,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

  对于孩子而言,家庭和学校构成了青少年时期的主要成长空间。绝大多数心理上的风吹草动,都与这两个环境中的遭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处理好这两个环境中的学生心理状况,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这两个环境中,家长与老师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保护人”,只要他们能将居家和在校的陪伴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所以,我们发现无论是刚刚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还是为了有效进行“双减”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都是要从法律层面上对于高质量陪伴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双减”过后,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了,如何进行亲子沟通也就成为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关键课题。不论是俯下身子和孩子交流,还是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陪伴的关键在于“平等”。居高临下产生的往往只有敬畏,平等对视才能创建理解和交融。和孩子交流,越是讲究权威性,就越是会让孩子关上内心的大门,从而阻碍了沟通,失去了了解的机会。“真正平等的沟通,是建议而非命令,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放下家长的权威”,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回答而是尊重。一起探讨,一起交流,一起成长……当平等成为陪伴的主旋律时,你会发现,其实成长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而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弭于无形。

  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习。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健全的人格。而这一切产生的关键,在于我们以平等为基础的高质量陪伴过程。平等陪伴产生相互信任,相互信任成就心理健康,俯视和仰视,不适合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站直了平等沟通的机会,才能让孩子以健康的视角继续观察这个世界,感受这个社会。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