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强“筋”活“脉” 荆州高质量推进城乡环境品质提升

来源: 荆州日报 2021-12-01

  南联北拓交通畅,宜居宜业绘美景。这是近些年荆州城乡巨变、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功能齐全的城市空间、活力充沛的美丽乡村,融合出荆州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鲜活生动的灵气,重塑着城市的形态和灵魂。

  路,不断在荆州人的脚下延伸;梦,持续在荆州人的眼中实现。从古至今,荆州都以不甘人后的姿态,在赶超发展的道路上奋力争先,勇立潮头。

  而今,荆州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干部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大幅提振,群众的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整个城市“面子”越来越靓,“里子”越来越实,一帧帧幸福画面鲜活呈现。

  交通发展“骨架”从“筋骨”强健到“脊梁”挺立

  11月22日,一则《荆州将新建一座跨江汉运河桥,复兴大道向西延伸》的消息刷爆全网。荆州复兴大道跨江汉运河桥工程项目位于荆州高新区,东接复兴大道,西接正在规划中的复兴大道西延线。完工后,将进一步优化市区路网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城市发展的“骨架”。而不断“生长”的快速路,只是荆州拓宽城市“骨架”的一个小块头。

  打开荆州交通地图,一张立体通达的交通大网正在荆州大地加速编织——农村公路穿山越水,过江通道飞架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飞机航线不断延伸,主要港口通江达海,铁路网络辐射全国……

  荆州依水而兴、因港而盛,拥有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占全省的45.5%。为用好这条“黄金水道”,荆州在推进长江大保护的同时,打好“多式联运牌”、做活“水文章”,加快建设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

  4月13日上午9时30分,随着一声嘹亮汽笛鸣响,装载100标箱“荆州造”美的冰箱的货轮,从荆州盐卡港区集装箱码头解缆起航,缓缓驶出港口。这艘货轮一改过往需在武汉中转的运输方式,直达上海再发往海外市场,物流运输时间缩短3至4天。

  荆州水路货运量占综合运输货运量比逐年提升,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持续保持增长。货运枢纽和物流园区拔地而起,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物流节点30多个,每月通过快递发出电商包裹近400万件,居全省第二。

  出租车播放着音乐,以近70公里的时速行驶在复兴大道上。车上,刚从珠海回荆的裴女士少了以往心急火燎赶飞机的焦虑感。“以前,每三个月我就要带着孙女来回跑一次,在换乘中备受煎熬。”裴女士说,如今,随着荆州沙市机场航线、航班越来越多,“双城”生活更加便捷。不仅如此,荆州沙市机场还吸引着荆门等周边城市的旅客从荆州乘机飞往全国各地。

  如果说国省干线、快速路、高速公路等要道构成了交通的主骨架,那么农村公路就像延伸至大小村落的毛细血管。

  “十三五”以来,全市交通系统将交通建设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全力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7543公里,建成2491公里“美丽农村路”,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4个、示范乡镇8个,示范总数全省第一。

  在松滋市街河市镇新星村,高标准的“四好农村路”串起一座座星罗棋布的小村落,让原本交通不便的新星村发展为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一条条连接城乡的公路,就像一把把打开山门的“金钥匙”,打通了乡村振兴“微循环”。

  水陆空铁“四位一体”大交通格局,给荆州及沿线城市的交通格局、产业格局、经济版图带来巨变。

  市委书记吴锦说,省委作出建设祖国立交桥、打造内地开放新高地的决策部署,对荆州尤为重要。荆州得中独厚,湖北之中,也是中国之中。当前,荆州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初步形成了公、铁、水、空四港联动的趋势。

  城市空间“肌体”从“血肉”丰满到“灵魂”充实    一条条管网延伸,一个个公园景点开放,一片片小区旧貌换新颜……一个个“小细胞”,共同构成城市的“大肌体”。

  荆州中心城区,沿长江带状布局,从高新区一直到荆州开发区,东西方向长度超过30公里,南北向长度不到5公里。为突破城区发展瓶颈,荆州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大步向前,催生荆北、沙北城市新片区。

  沙北片区——荆州体育中心引领运动热潮,吾悦广场带动人气爆棚,荆州海洋世界成为文旅地标。

  荆北片区——荆州医院荆北院区投运,荆州实验小学荆北校区正式开学,北门中学搬迁工程陆续施工,教育医疗文化中心跃然纸上,荆北片区迈入高铁时代都会生活圈。

  东眺,荆州沙市机场及空港新城新格局呼之欲出;西观,高新区崛起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隆起创新“智造”高地;南瞰,一批批老旧小区建设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北望,纪南文旅区内方特园、园博园、郢城文化园“三园开泰”,持续刷新旅游高峰。

  贯彻城市建设新发展理念,荆州思路清晰,号准“骨骼”部位的生长肌理,城市正朝着“血肉”丰满、茁壮成长的形态迈进。

  大处恢宏着笔,细处精致雕琢。荆州立足人民需求,提升服务功能,打造城市幸福样本。

  “没想到仅仅几年,周边环境就提升了一大截。”漫步在新开放的荆北首座城市公园,入住荆北新区的居民深有感触。这座融绿化、休闲、体育锻炼等为一体的城市公园,依水而建、伴水而生,遵循历史原貌,与荆州古城、明月公园遥相呼应,不仅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还解决荆北片区雨水排涝问题。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千家万户,是城市精细管理不可忽视的部分,更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路灯亮了,乱停车、乱堆放杂物、墙体路面破损等问题都解决了,小区环境好了,晚上回家心情也变好了。”这几天,家住荆州区东门社区省三建北院小区的秦阿姨看到身边的变化后,对社区工作赞不绝口。原来,东门社区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发力,对该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管道疏通、杂物清理等“十大整治”,让经历56载风霜的小区焕发出崭新“容颜”。

  而这,只是荆州区东城街道推进基层治理、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东城街道结合思想破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推出“街道吹哨”、党代表“五个一点”活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如今,荆州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已然形成。

  近年来,我市利用城市公共用地中边角闲置地、不合理的铺装用地、老旧小区改造的边角地,建成“口袋公园”31处;推进“拆墙透绿”工程,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拆除临街单位围墙,“拆墙透绿”33处、绿化提升建设32处;聚焦污水处理,启动3座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中心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实施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改造、河道清淤、岸线整治、生态修复等治理工程,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设完成临江仙公园、荆江园、望江花园、沙市洋码头,一幅长江绿色发展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一座城市,环境是容貌,文明是灵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吹响以来,各级各部门集众志、汇众力,迅速掀起创文热潮,不断推动城乡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迭代进发。

  美丽乡村“关节”从“血脉”不畅到“经络”联通

  要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如果说一幢幢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构成了城市的肌体,那么一个个农田阡陌纵横的乡村则是牵动城市发展的关节。

  荆州西北角,楚王车马阵景区旁,荆州区川店镇高店村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高颜值”。高店村宣传展板记录了整治前后“脏乱差”华丽变身“亮整洁”的过程,民居前的杂草堆变成了绿化带,蓬头垢面的墙体被“洗脸整容”,传统垃圾箱提档升级为分类垃圾桶,规范的文明用语宣传牌给村容锦上添花……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为努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荆州样板”,我市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谋划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6类,涉及111个镇1063个村(社区、国有林场);将美丽乡村建设向片带建设延伸,启动建设第一批乡村振兴推进村208个、片带29条;常态化开展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的全域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推动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

  城市因精细彰显气质,乡村因精细更有品质。从“脏乱差”到“洁净美”,村民在这场美丽实践中提升了满意度、收获了幸福感。

  小小厕所,方寸之间,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松滋市南海镇赵家垸村是“厕所革命”试点村,施工队拆除村民家里的旱厕,将砖砌池改建成三格化粪池。经过沉淀发酵后排出的水,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小型“人工湿地”。赵家垸片区摸索出“前端化粪池+中端管网收集+末端处理净化”模式,污水通过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整个村庄外在“颜值”与内在文明同步升级。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录入农户105.07万户,摸排已改厕农户33.03万户,摸排率为98.92%。组织全市9个有建设计划的县市区开展新建工作,共新建户厕1.59万户、公厕60座。

  美丽乡村为生态宜居城市增光添彩。全市共纳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46个、整治村557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137个,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15个。

  松滋市三堰淌村等11个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石首市李花山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松滋市卸甲坪乡入选湖北旅游名镇,洪湖市老湾回族乡珂里村、石首市团山寺镇过脉岭村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松滋市樟木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些“金字招牌”吸引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打卡,也带动了产业发展。

  老百姓腰包鼓了,心里就会踏实,日子就有盼头。

  监利市黄歇口镇三谭村整合帮扶资金,在村级生态游园内打造45亩苗木基地,3年来精心培育苗木4万余株,固定资产达100余万元。

  目前,全市有合作社10738家、家庭农场94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和质量全省领先。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9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家,新增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8家。全市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1个、省级特色小镇4个。

  一县一园区、一县一主业、一县一龙头、一县一品牌。今年,我市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拟培育1个过100亿元龙头企业,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重点培育100家行业引领型龙头企业,带动100万农户增收,锻造一批产业链,集中力量培育特色淡水产品、优质稻米、菜籽油、生猪四大农业产业链。

  “骨架”完善、肌体丰盈、活力充沛,必将化为荆州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磅礴动力,共同奔赴更壮丽的远方!

  (记者安娇姣、佘海艳、张明金)

编辑: 苏园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