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官宣:明确禁止!这些人彻底凉了!

来源: 极目新闻 2021-12-19

  近年来

  伴随着直播热兴起

  “吃播”开始风靡网络

  不少主播通过挑战超出常人的食量

  树立“大胃王”人设,吸引流量迅速涨粉

  与此同时

  “大胃王”主播通过在镜头前

  作“陶醉”状大吃大喝

  引起观看者的食欲从而成功带货

  实现即时变现

  资料画面

  只需要“吃”就可以来钱?

  真的这么容易吗?

  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大胃王”

  大快朵颐的背后是暴饮暴食带来的恶果

  12月17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

  其中

  明确禁止广播电台、电视台、

  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

  制作、发布、传播宣扬

  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

  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

  视频剪接、边吃边吐

  博主通过夸张吃播获百万流量

  作为美食类视频的一个领域,最早流行于日本韩国的大胃王吃播,近年来也在国内走红。大胃王们通过在镜头前大快朵颐,来获取流量和打赏。视频观看者们,也极易被这类带有夸张色彩的吃播视频所吸引。

  吃播视频粉丝:他们在镜头前表现出享受美食的状态,他们吃得很香,你就会觉得这食物、这种做法,或者是这种地方的美食会特别吸引人。

  看着镜头里的博主品尝美食,往往能让人食欲大开,粉丝也能从视频观看中获得治愈感。实际上,早在2016年,大胃王吃播刚在国内兴起时,单条视频超百万观看的情况就屡见不鲜。

  经过几年累积,大胃王吃播无论在规模、数量还是运作模式上,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某知名大胃王主播,在单一平台的粉丝量更一度超过4000万。

  不少粉丝也在怀疑,人的胃能装下这么多食物吗?一位美食博主就曾通过亲身实践,讲述了一支大胃王视频是如何完成的。在保证场景不变的情况下,多次间隔进食,再通过视频剪接,最终用30个小时实现了一次性吃完所有食物的效果。

  先吃后吐、边吃边吐,也是大胃王视频圈中心照不宣的套路。视频里的大胃王看似吃完了摆在面前的30份面条,而且每一口都吃进了嘴里。但另一个角度拍摄的视频中,塞进博主嘴里的面条,又被吐在了桌下的垃圾桶里。

  官方明确禁止宣扬

  量大多吃暴饮暴食节目

  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严格食品浪费相关信息监管,禁止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

  对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以罚款、通报批评或节目停播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反食品浪费,

  《方案》还提出这些举措

  ↓↓

  支持自助餐企业对浪费行为适当加收费用

  方案提出,各级商务部门采取措施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提供分餐服务、向社会公开其反食品浪费情况。

  督促餐饮外卖平台、餐饮服务经营者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支持自助餐服务单位实施对消费者浪费行为适当加收费用的措施。

  反食品浪费列入旅游餐饮业标准

  为遏制餐饮行业食品浪费,方案提出,推动餐饮行业出台反食品浪费的团体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将反食品浪费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正在制修订的旅游餐饮业、住宿业和景区标准中。 

  同时,指导餐饮等行业协会发出制止餐饮浪费的倡议,支持餐饮行业协会对有浪费行为的会员采取必要的自律措施,引导会员自觉开展反食品浪费活动。

  支持食品企业销售临期食品

  眼看食品就要过期,只能选择扔掉?方案提出,优化食品标识制度,鼓励食品生产者在食品包装上明确标识“最佳食用日期”和“保质日期”,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以优惠价格销售临近“最佳食用日期”的食品。

  指导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识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引导食品企业捐赠食品

  为促进食品合理利用,方案提出,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等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向有关社会组织、福利机构、救助机构等组织或者个人捐赠食品。有关组织根据需要,及时接收、分发食品。指导有关慈善行业组织依法研究制定食品捐赠需求对接相关团体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

  推进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

  方案还提出,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将反食品浪费纳入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和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内容。  

  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曝光餐饮浪费典型案例及推动工作不力的单位。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使用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

  来源:央视新闻、广州日报、新闻周刊、网友评论

编辑: 刘荣

相关新闻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