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以史铸魂,补好精神之“钙”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1-12-19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镇冰)近日,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课堂上,一位教师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相关言论引起网友愤怒。她在课堂上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称“当年的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了30万人是没有数据支持的,这个‘30万’只是一个中国历史小说写作的一个‘概述’”。诋毁历史到如此狂妄的地步,可见她受“历史虚无主义”的毒很深了。

  对于早已盖棺论定的历史事件,仅凭个人想象或者道听途说就加以盲目的否定,这便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体现。这既是对历史的背叛,更是对苦难的漠视。“南京大屠杀”既有幸存者的讲述,也有战争发起者的供述,在历史上早已有定论。诋毁事件发生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第一时间就列出了“谷寿夫的判决书”,证明了被屠杀人数的真实性。在如山铁证前,还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想通过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便将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极深创伤的大屠杀涂抹得模糊难辨,是可笑的,更是可悲的。这种行为既迎合了狂热者奸险的论调,也混淆了学习者求知的视听,更伤害了受害者痛苦的心灵。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言行,暴露的是他们在历史上的无知,反映的是他们内心的丑陋。

  历史虚无主义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的只有痛苦。他们就像一张狗皮膏药,贴在我们好不容易愈合的伤口上,然后又猛地撕了下来,让伤痛又一次刺痛我们的内心。极个别年轻人穿着侵华日军军服招摇过市,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穿着和服大摇大摆逛街等,这种“伤口撒盐”的行为,若非有意为之,谁能相信只是一种巧合?拿着民族的苦难、同胞的鲜血来作为自己吸引流量的道具,炫目的背后是伤害、破坏,招摇的实质是无知、无耻。比忘记历史更可怕、更可鄙的是篡改历史,更遑论这种篡改还是出自当代人之手。“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正视过去,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就谈不上未来;当我们自己将历史亲手抹除,等待我们的唯有毁灭。

  重视自己的历史,就需要先让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决不能让给历史虚无主义半分阵地,让它有可乘之机。抓好学校的主阵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让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学习历史,传播历史。抓好互联网的监管,让各种借历史为噱头的篡改、恶搞行为无所遁形,提升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借助网络塑造一批有内涵有影响力的历史作品,提高党史国史军史传播的影响力和趣味性,让年轻一辈可以正确地了解民族的过去,努力地建设民族的未来。

  “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一定要遏止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起底”历史的旗号,故意抹黑、蓄意歪曲、恶意篡改、肆意攻击历史的真相,我们必须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的“起”历史虚无主义的“底”,用正确的历史观铸造灵魂,补好精神之“钙”。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