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评论:缓解“双减焦虑”喜迎中考改革信号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03-08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山栀子)“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办好大事,做好减负,化解教育焦虑的两会“声音”既振奋人心,也引发热议。
有代表明确指出“双减”政策推进中“执行尺度不统一、推进不平衡”的客观事实,也有代表直言“广大家长认为‘双减’会影响学生分数”的担忧。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转变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推进考试改革是关键。”
“双减新政”实施半年来,减负效应是明显的。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原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大幅压减,压减率为92.14%。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成果。另外,调研数据显示,实施“双减新政”的学校,在减负方面收获了一定的满意度时,随之而来增长的是家长的“双减焦虑”——“孩子如何应对中考和高考”。
如何树立起广大家长的“双减信心”,真正缓解教育焦虑?2022年首轮“中考”是关键一步,也是“双减新政”的一场大考。
全面降低难度,应成为今年中考的总体趋势。只要对照教育部《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坚持“教什么,考什么”的基本原则,难度就会降下来。尤其是“校外培训的学科知识”都不考,就会让“超纲教学”和“疯狂恶补”不再有应考优势,就会让绝大多数的考生回归正常竞争。
降低难度,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因为,对标“高考”抓“中考”,已成为全国各地初中教育尤其是中考命题的普遍理念,教育界已习惯了“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中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思维定势,这种定势在某些地方甚至影响到了小学教育和考试。
如何彻底根治这种考试“顽症”?
加快落实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是基础。省级统一命题可以消除过去各地市州对高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落实“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的命题改革目标,奠定降低难度的基础。
迅速完善中考命题的审核评估制度是保障。完善和强化对中考命题过程的审核,科学测评试题难度值。坚持和强化对参与中考命题的教研员和命题人的教育和管理,对于超标命制“难、偏、怪”试题的相关人员实施黄牌警告直至取消其中考命题资格。教育部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由各类专家、一线教师组成的中考命题评估专班,每年中考后对各省市各学科中考试题进行统一评估,对于超标准命题进行公示和预警。
不断深化对课标和教材的命题研究是关键。以必备的学科素养为重点,改革命题形式,减掉那些单纯靠“刷题”就能夺高分的命题,增加体现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命题。
我们相信,中考改革成功了,高考改革也就有了正确方向。如此良性互促,“双减”新政定能成为可圈可点可持续的美好教育生态。
编辑: 苏园
相关新闻
- 荆江评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解开致富“密码” 2022-03-08
- 荆江评论:厘清长江河流概念至关重要 2022-03-07
- 荆江评论:“课后服务”尚需“粮草充足” 2022-03-07
- 荆江评论: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发展 2022-03-07
- 荆江评论:冬残奥会让不屈的生命焕发光彩 2022-03-03
荆州新闻网微信
无线荆州APP
HI荆州抖音号
跟着小风走微信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