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评论:让航天之“星”成为孩子的追梦之星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04-18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镇冰)“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4月16日,圆满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平安返回的王亚平和女儿拥抱之后,立刻掏出一颗“星星”,笑着递给她可爱的女儿。这是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出发前,王亚平答应5岁的女儿,要给她和她的同学们摘星星回来。现在,王亚平兑现了与女儿的约定。这颗“星星”,是母亲允诺的实现,也是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一种传承。

“妈妈摘星星回来了!”不仅仅是航天妈妈对女儿的慈母深情,更是我们民族向太空探索的浪漫抒怀。她展现了中国在载人航天上达到的令世界羡慕的“诗与远方”的美丽境界,更浓缩了中国人在“星辰大海”上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从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到神舟十三号成功返航,我们之所以能够用30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天路”,就是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在征途上苦干实干、奋斗不息的追梦脚步,从而让我们能够达到今天“九天能揽月”“手可摘星辰”的地球高度。任何的人间奇迹都是奋斗的见证。茫茫戈壁、浩浩宇宙,只要探索的脚步不停,我们能够将更多的“希望之星”带给孩子们。

“摘星星的妈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当这颗从太空带回的“星星”传递给孩子的时候,在满屏深深的自豪感之外,航天人身上的那种奋斗精神和科学追求也已经在孩子的心田深深扎根。如同影片《我和我的父辈》中那位宇航员父亲“在天空中写诗”的美丽描述一样,这个美丽的梦在多年之后,在那个当年只会哭泣的小女儿身上,得到了实现。这种浪漫的写意和传承的力量令人动容!人生有穷时,事业需后生。航天梦不是一代人能够实现的,“代代追梦无穷已”,对太空的探索,人类的脚步永不停歇。太空事业的进步需要我们将这颗“梦想之星”永远擦亮、永远传递,将中国航天人的精神永远赓续传承。
只有追梦的精神永远传承,前进的脚步才不会停下。精神的传递、行为的示范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可触可感的榜样比书本更具感染力。仰望星空,能够激发孩子们探索的渴望,而拥有榜样,能够让孩子们探索的渴望变成追梦的动力。正如看完神舟十三号返航直播后的吉大学生所说的,“我们这代人一定可以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奏响属于当代青年的时代最强音!”榜样的激励,将闪耀成每一个孩子心宇的明星。我们就是要将这一种勇于攀登、百折不挠、璀璨无比的“航天之星”送给每一个孩子,让她成为孩子们的梦想之星、奋发之星。让这种“明星精神”在孩子们心中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使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能够后继有人,鹏程万里。
中国航天精神的传递,涵养了我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气魄,赓续着我们一代接着一代干的英雄豪情。一代代中国“航天之星”激励着华夏儿女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奋进,一往无前。
编辑: 柯亚琴
相关新闻
- 荆江评论:北京冬奥会让爱与感动永留心底 2022-02-21
- 荆江评论:发展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2022-04-17
- 荆江评论:为复兴沙市工业老品牌鼓与呼 2022-04-17
- 荆江评论:做细帮扶市场主体的“针线活” 2022-04-16
- 荆江评论:增强“末梢敏感” 查验为民初心 2022-04-15
荆州新闻网微信
无线荆州APP
HI荆州抖音号
跟着小风走微信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