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坚定文化自信 筑牢育人根基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06-02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仲旺)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因儿童形象颓丧、画风诡异以及突出男女性别的细节,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声讨。令大众十分错愕的是,明明是中国孩子的教材,非但没有传递任何的中国元素,反而充斥着外来的低俗文化。这套引发强烈争议的教材,于2012年或2013年审定,不敢相信在这十年时间里有多少孩子被荼毒。教材出现如此多的问题,相关审核部门和领导为何没有发现,甚至视而不见,其中缘由不得不发人深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古老中国遭遇到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一度面临被亡国灭种、瓜分豆剖的生存危机。在域外列强的船坚炮利之下,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已荡然无存,国家濒于精神幻灭之境地,彼时之中国几成一盘散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既是彪炳史册的政治宣言,也吹响了中国文化复兴的号角。7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精神上摆脱了“文化不如人”的思想包袱,空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西方文化也开始无序传播与大肆渗透。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蔓延,更是成为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制度颠覆的重要方式。它以虚无主义贬低传统、歪曲历史,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轻率地对待历史和文化遗产。一些人打着“解密”“重说”“科普”等名号,以“反思历史”“重写历史”“翻案历史”等吸引人们眼球的方式现身,任意地曲解、割裂、涂抹甚至伪造史料。试图以“远离崇高”“质疑主流”“娱乐无极限”“一切都别当真”“历史是用来玩的”等错误思想观念,遮蔽和抹杀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巨大成就。

  教科书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文本,既是国家意志、文化传统和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又是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基本载体。“毒教材”的招摇过市,不仅仅是几个编辑或者出版社的问题,而是一批隐蔽的阴暗之徒,持续在给青少年灌输错误的思潮。“毒教材”只是别有用心者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精神殖民”的手段之一,其他领域的“以洋为优”“奉洋为尊”更是屡见不鲜。结合这些年出现的“眯眯眼”、清华美院模特等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毒教材”不是独立性事件,而是整个“潜移默化”“文化渗透”产业链中的一环。这个产业链的表象是丑化国人形象,深层次的目的还是瓦解认同、颜色革命、颠覆政权。之所以“文化渗透”的沉渣不断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近代史上曾大大落后于西方,以致投降主义、“全盘西化”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进入新发展阶段,“两个大局”相互交织,“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意识形态领域使命任务更加艰巨,阶段性特征更加显著,阶段性挑战更加突出。要强化问题意识,对重大历史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历史关切,解答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历史问题。用正面声音有力抨击荒诞言论,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要强化底线意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住守牢教材讲义、讲台课堂、讲座论坛和新媒体平台等线上线下意识形态阵地,不给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提供任何传播途径。要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通过多方式引导,形成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等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要强化法治意识,善于利用法治手段处置历史虚无主义言行,切实在全社会树立崇德向善的新风正气。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