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下基层”不要落实在“手机上”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06-07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近来,全市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兴起“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热潮。

  这项为民解忧、助企纾困的实践活动,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有力举措,是淬炼各级党组织工作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先锋示范作用的平台。在疫情防控严峻情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爬坡的关键时期,亟待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到社区街巷、田间地头,到企业单位、群众家里,倾听民众呼声,了解民间疾苦,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忧难,并不断反思与改进工作作风与方法,弄清群众期盼、找准工作差距、明确努力方向,作出顺应民心的决策决定,制订符合民意的政策制度,达成不负民众期望的满意效果。

  要实现该活动的终极目的,我们务必摒弃以往一些教育活动中的形式主义。不要“以会议落实会议”,将实践活动搞成“会议活动”。必要的学习动员是必须的,但学习动员后要即刻走出会议室,窝在恒温会议室里绞尽脑汁也体察不了民情。不要“以口头承诺落实承诺”,必要的表决心、搞倡议、写许诺是必须的,但承诺以后要立马行动,不要将承诺写在本子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尤其不要“以拍照落实实践”,必要的照片“留痕”是必要的,但切不可只带着手机下基层,这里拍几张照片,那家搞几张合影,以此代表下了基层、访了民情、暖了民心。这种弄虚作假的“实践秀”是违逆实践活动的大忌。

  这些年来,我们看多了“行动落实在手机上”的作秀。高智能的手机为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形式主义滋长的方便。不少单位和部门惯于将“上报照片”和“查看照片”作为检验检查工作的一项标准,养成了不少领导下基层都热衷于用手机纪录行程的习惯,领导“办实事”也演变为手机拍照片的必选行动。访贫问苦要拍照,植树造林要拍照,志愿活动要拍照,文明劝导要拍照……哪怕村组社区工作人员值班巡逻,也要先排好队伍、摆好姿势拍几张照片再离场。这些照片要么用在报刊上,要么发在单位公众号上,要么作为活动成果的佐证,最不济的也要在微信朋友圈炫耀一番。看似风光无限、看似成效满满,其实群众看在眼里吐槽在心里。不仅未能密切干群关系,而且让民众看穿了捞政绩、玩花活的本质。

  各部门各单位应真正主动作为,强化活动实效。要真“下基层”,带着感情“敲家门”,换位思考“叩心门”。倾听群众心声,关心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离退休老干部等特殊群体,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与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着力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要真“察民情”,深入企业、村组与社区,同群众近距离接触、面对面拉拉家常,摸清群众的最期待与最需要,深刻体会群众酸甜苦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真“解民忧”,办好一些民生实事,宣传解释好相关政策,解答好群众疑问,化解好群众矛盾。要真“暖民心”,出真招、见实效,让民众看到效果、获得实惠。

  避免“下基层”落实在“手机上”的关键是弘扬务实作风,紧扣“暖民心”的目的,杜绝搞“花架子”与“走过场”。把实践活动作为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有效抓手,多做一些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的实事。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