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湖北日报》连版刊发荆州区“扛起主城区使命担当 打造融合发展新高地”专题报道

来源: 湖北日报、荆州区融媒体中心 2022-06-21

  6月18日,《湖北日报》推出“喜迎党代会 荆楚谱新篇”专栏,连版刊发荆州区《荆州区:扛起主城区使命担当 打造融合发展新高地》的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荆州古城东门。

  明月公园。

  郢城镇的口袋公园——月季花园。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区是荆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信息中心,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新时代,荆州区儿女砥砺奋进!

  过去五年,是荆州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区上下经受严峻考验、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单位、全省县域经济工作进位显著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示范区、全省河湖长制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等称号。

  过去五年,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区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基层党建整区推进,“红色阵地”示范创建成效显著。深化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

  过去五年,锚定转型升级,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2亿元,是2016年的 1.54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6万元、2.26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4∶25.8∶59.8。荆州区被列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石油机械)和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

  过去五年,全力更新改造城市,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拆除城区违法建设存量15万平方米。复兴大道、荆州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建成通车。荆州中学、荆州中心医院外迁,改造“三无”小区129个、背街小巷70余条,古城疏散取得阶段性成效。

  过去五年,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商务系统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城投公司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市前列,菱角湖农场综合改革取得突破。城乡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经验在全省推介。

  过去五年,城乡融合发展,农村面貌焕发新颜。获评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进位明显”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进,拆违治乱经验在全市推介。

  过去五年,加快推动绿色崛起,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筹措资金2.7亿元,完成42座砂石码头拆除整治和17.5公里长江岸线全线复绿,岸线管理员制度和长江生态综合治理经验在全省推介。“厕所革命”和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被省政府评定为“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效突出县(市、区)。

  过去五年,倾力践行为民宗旨,民生保障全面提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健康荆州区建设取得实效。区福利院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

  过去五年,强化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大局安定有序。法治荆州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强平安荆州区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反诈禁毒专项行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未来五年,荆州区将肩负主城区担当,打造融合发展新高地,全面建设荆州城市核心区和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

  荆州大学城项目正加速建设。

  筑梦大学城谋百年大计,打造融合发展新高地

  工地不见灰尘,绿植处处可见。5月下旬,在荆州大学城二期A区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吊臂起落,多栋建筑的脚手架随着如火如荼的建设,节节拔高。

  工程施工负责人杨浩介绍,大学城二期A区占地7.5万平方米。今年3月初开工,分布四栋宿舍和一个学生食堂。赶工期,抢进度,每天500多名工人在现场作业。

  宿舍每层面积约2300平方米,项目以5天至7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挺进。9月30日前所有内外装修完成。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新校区项目位于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工民路以东,学苑路以南,御河路以西。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二期正在同步推进中。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4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学生宿舍6栋,食堂一栋,后勤保障楼一栋,总建筑面积约7.52万平方米;二期项目总投资17.71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教室、科研楼、食堂、办公楼、宿舍等,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成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将更名为荆州科技学院,招生规模达到9000人。

  今年4月1日荆州大学城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将为荆州区提升城市能级、聚集高端人才、加快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加速推进学城、产城、创城融合,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荆州大学城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规划核心区域5.2平方公里,北至学苑路、南至荆江大道、东至南湖路、西至西环路。截至目前,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居民房屋及企事业单位征收补偿工作已全部完成。项目今年计划投资33亿元,确保城市展厅6月完工、城市大脑9月建成、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一期、二期12月底全部交付使用,科创大厦、学术交流中心、中央公园、荆江大道全面开工,打造出1平方公里先行示范区,形成荆江大道1.5公里城市展示面。

  荆州区委书记万玲玲表示,大学城建设是事关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荆州区将坚持产城校一体化、校区社区园区三区结合发展理念,主动参与融入大学城规划建设。全力做好长江大学长江创新港、大数据科创产业园、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转设校区、荆州理工职业学院整体搬迁、中医高专扩建等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工作,着力把荆州区打造成学城、产城、创城深度融合新高地。

  荆荆铁路建设正酣。

  一桥一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5月25日,在荆荆铁路3标段建设现场,一片火热景象。

  荆荆铁路全长77.479公里,其中3标段全长18.931公里,整体预计2023年10月底完成建设。荆荆铁路计划于2024年通车运营,市民往返荆州、荆门两地仅需20分钟,极大减少了出行时间和成本,为荆州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3标荆州北制梁场技术负责人吕创龙介绍,作为高铁桥梁上部结构的第一站,预制箱梁的施工质量关乎整个高铁的生命。荆荆铁路3标总共有538榀箱梁的预制任务,占整个桥梁总里程的98%。为保证施工工期,项目部充分调度各种资源,使梁场满负荷运行,箱梁预制能够达到2-3榀/天。

  为提高施工效率,梁场将钢筋绑扎胎具设置在钢筋加工场内,可有效避免风吹雨淋、降雪冰冻等外部环境对钢筋绑扎作业的影响,极大提高了工人的作业效率。这样的钢筋绑扎胎具总共有4个,在24小时三班倒作业下每天可绑扎4片钢筋笼。钢筋笼绑扎完成后,通过纵移台车将钢筋笼移至吊装区域,将其整体吊装入模。

  在制梁区,3台80t龙门吊可满足制梁区一切吊装作业,这样避免了以往的大小龙门吊相互倒用,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预制梁场作为标准化施工场地,采用了多种智能设备来保证施工质量。钢筋加工场有智能数控弯曲中心,智能钢筋剪切生产线,智能弯箍机,智能剪切、弯曲一体机,智能调直、切断弯曲机。

  截至目前,梁场已预制完成110榀箱梁,并完成架设56榀。

  不仅是铁路。一桥飞跨变通途,大桥的修建也给荆州区带来新机遇。

  荆州李埠长江公铁大桥于2月28日动工,该桥被纳入《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重点项目,并已列入国家发改委《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

  李埠长江公铁大桥起点位于荆州区李埠镇李埠村,终点在荆州区弥市镇陈家湾村。该桥路线整体呈南北走向,距既有荆州长江公路大桥上游15.4公里,承担着二广高速改线、荆荆铁路南延及城市道路的综合交通功能。

  该桥采用公铁分层布置、主跨1120米斜拉悬索协作体系钢桁梁桥方案,该桥型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在超千米跨度钢桁梁桥上应用,跨度位居公铁分层布置的同类桥型世界之首。

  大桥的建成将对完善长江经济带骨干路网结构、优化国家和湖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推动荆州跨江融合发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提高荆江分蓄洪区防洪救援能力、促进经济重振和稳定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荆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心波表示,荆州区将全力服务和保障李埠长江公铁大桥和荆荆铁路建设。紧盯项目建设时间节点,提供“保姆式”服务,积极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题,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李埠长江公铁大桥和荆荆铁路的建成对荆州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动江南江北一体规划、一体发展,进一步凸显交通枢纽地位的重要性。

  荆州区将牢牢把握荆荆铁路、李埠长江公铁大桥、二广高速改线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历史机遇,主动担当作为,奋力攻坚克难,不断织密交通网,实现“公铁水”齐头并进、多式联运,助力荆州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快速发展,推进交产融合、交旅融合,不断把荆州区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

  三国公园。

  优化人居环境,绘就幸福愿景

  道路铺装、绿化恢复、水生植物种植……初夏的三国公园,不见游人。公园里处处可见工人们在为重新开园挥洒汗水。

  三国公园建成已经33年,这里也曾经是不少荆州人童年的快乐所在。

  近些年来,随着荆州区公园越来越多,明月公园环境越来越好,临江仙公园功能日益完善……三国公园,也即将华丽变身。

  2021年8月,三国公园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闭园大整治,整治工程投资约5095万元,这也是世界银行贷款湖北荆州古城修复与保护项目中的荆州古城护城河水系水环境治理工程之一。

  由于园区湖泊面积广阔、水体交换缓慢、污染物易扩散等原因,园区水体成为此次整治的重点。三国公园整治内容包括截污工程、河湖生态系统工程、水系园区内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其中主要是对古城护城河水系水环境进行治理,提升北湖水质,恢复北湖自净能力,为改善古城护城河水系生态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三国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三国公园还将融入更多三国元素,如雕像、文艺表演等,势必成为市民新的打卡点。

  目前,工程已进入尾声,三国公园即将对外开放,重新迎客。

  近年来,荆州区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历史文脉,优化城市与乡村人居环境,增加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聚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引领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用实际行动描绘“山水画卷、幸福乡村”美丽图景。先后获评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进位明显”县(市、区)、全省“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单位、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优秀县(市、区)等荣誉称号。

  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荆州区结合实际,制定《荆州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区将建成10个精品示范村、20个核心村、30个重点村、40个辐射村、1000个美丽庭院。

  以“拆违治乱”为先手棋,铺垫美丽乡村新底色。坚持以点串线、连线成片、全域提升,实施以“四清四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全域整治为主线,以示范创建为抓手,重抓村镇“示范点”,串联美丽“风景线”,全民推进“清洁面”。选树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户、示范村、示范线,以示范引领带动全域提升。

  以片带建设为主抓手,擦靓美丽乡村新颜值。筹措资金1.6亿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全域美丽的新格局。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立足村镇地理风貌、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区位优势等要素,深度挖掘水湖风景、治水文化、红色资源、农耕文化,按照“一户一庭院”“一村一特色”,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样板村。

  紧扣打造荆州城市后花园目标定位,融入“乡愁旅游”“慢生活”等新理念,系统编制“一轴四线八片”美丽乡村片带建设规划、6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30个村庄规划。与土地、环保、交通、水利等规划有机衔接,构建美丽乡村“生命共同体”,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荆当旅游公路为主轴,着力打造八岭山森林公园旅游环线、荆江大堤治水风景线等4条旅游线,建设铜岭岗农家乐民宿体验、枣林岗民俗文化体验、张新场车马阵楚文化集中展示等8个片区,串联铜铃岗蔬菜公园、红旗林场粉黛园、菱角湖湿地公园等16个园区,有力促进美丽乡村片带建设错位互补、组团发展。有机融合荆楚文脉、景脉、山脉、水脉,沿线呈现“路路皆景、处处如画”的新画卷。

  社区志愿服务队与社区儿童一起做手工。

  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提升群众获得感

  发现家附近的公路有一处出现破损,通过平台“你言我语”板块留言诉求,不到3天时间破损处就修好了;工资被拖欠,需要法律援助,通过平台反映,村干部收到诉求后,第一时间联系,请求驻村律师帮助,引导其依法维权……自从有了“金豆平台”,村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公共服务。

  在荆州区八岭山镇北湖桥村“金豆工程”平台,平台入驻情况、你言我语发布情况、大晒台、金豆积分排行等信息一目了然。数据显示,平台入住率达100%,诉求回应率达98.6%。

  除解决村民诉求外,“金豆平台”还通过设置“自律豆”“爱心豆”“雷锋豆”等积分制,以家庭为单位,对村民进行奖励。“自律豆”积分较多的村民可作为评选“遵纪守法光荣户”的依据,对热心公益的村民发放“爱心豆”,可兑换生活用品,享受社工、社团服务,并作为评选“最美爱心家庭”的依据。

  为破解乡村社会治理难点问题,荆州区委政法委以“金豆工程”(“荆安在线”)平台为载体,积极探索乡村“三治融合”新途径。荆州区先后在李埠镇新垸村、马山镇双垱村、八岭山镇北湖桥村开展试点,充分考虑减负、便民、融合、激励等乡村社会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在应用中达到了干部愿接纳、群众都喜欢的预期效果。

  搭建起村务公开的云平台,畅通了群众诉求的连心桥,推进了乡村良治善治,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接地气的乡村社会治理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区已有54个村运用“金豆工程”平台。

  不仅是乡村治理,在中心城区,荆州区西城街道数字赋能“街长”履职。

  西城街道地处荆州古城西部,由于城内多年未进行大规模开发,导致辖区内老旧小区多、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多、服务需求多。为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在市委组织部和区委组织部的关心和支持下,依托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智慧平台,2021年8月率先在街道3个社区开展以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为主要内容的“三单一平台”工作。随着“街长制”试点工作的推进,进一步派生出群众点单、社区派单、街道和部门接单、街长督单、群众评单“五单一平台”工作机制,2022年3月底又在另外3个社区推广,目前已实现街道全覆盖。自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收集处理各类群众诉求3924件、办结3782件,办结率96.38%,其中由街道向职能部门派单解决诉求35件。

  进一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确保责任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优化,深入实施“群众吹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大力推广“五单一平台”工作机制,为“街长”履职提供了便利。

  数字赋能“吹哨报到”的运用是“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为“小哨声吹来大联动”搭建了平台,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为日常。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否有效,事关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成效,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和维护,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

  荆州区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以实际成效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湖北日报  荆州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刘荣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