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把调研文章写在田间地头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07-05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仲旺)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积极适应新时代的新任务新挑战,围绕领导关注点、社会聚焦点、基层创新点和群众期盼点,需要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进村入户,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性。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服务党委政府的主要渠道,也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无论起草什么样的文稿、进行什么样的决策,调查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在基层一线的调研过程中,“高高在上”“闭门造车”的不当思想依旧存在,“打造盆景”“登台作秀”的错误行为也屡见不鲜。有的同志习惯于眼睛“朝上看”,对乡土中国的生动实践视而不见,对人民群众“味苦”“带刺”的真话、实话、心里话充耳不闻。将进村入户、问计于民转化为“拍拍照”“签个到”,热衷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乐于自己的白衬衣上“沾染泥土”,更不屑于与“乡野村夫”打成一片,反而对酒桌饭局上的“迎来送往”乐此不疲、兴致颇高。

  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荆州下辖的各县市区有着差异巨大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服务大局。搞形式主义的调研、搞浮光掠影的调研、搞人到心不到的“钦差”式调研,就无法把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发掘出来,就无法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到位。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和态度,否则难以“成功分娩”。绝不能在调研行程结束之后,将受访部门的汇报材料“精修细改”“提高颜值”,然后“简单堆砌”“倾心美容”成为数篇毫无价值的“废话文学”。

  当前,“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如火如荼,也正是奔赴田间地头收集“第一手素材”的良好契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正视现实、反思问题,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相互逢迎、一叶障目。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忠于事实、心系百姓,绝不可凭主观想象空穴来风,凭现成的书本照搬照抄。应当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的思考、分析、综合。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研判形势、科学部署、精准施策提供强有力的坚实支撑。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