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特约记者行:踏访与荆渊源深厚的河溶古镇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08-09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 朱传荣)当阳市河溶镇是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荆楚名镇,民国时期就曾与荆州沙市等地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近日,荆州与宜昌两地文史爱好者和文保志愿者相约,踏访河溶古镇等处,开展荆楚历史文化探源活动。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35年5月初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河溶镇】在湖北当阳县东南五十里,旧名溶市。沮漳二水,至此合流,故名。商业繁盛,清时有巡司驻此,民国改设县佐。

  荆州与宜昌文史爱好者曾有过数次交往活动,7月30日一大早,两地共组织25人驱车出发河溶会合。沮漳二水合流为河溶,荆(谐音今)宜(谊)寓意今日河溶相会,更加深了两地间同兴趣者交往的友谊。

  河溶的鼎盛是清末民初,据沙市海关资料记载,民国二年由河溶直抵沙市的木船就达2030只之多。据《当阳县志》载,民国二十六年,河溶港输出物资有蚕丝6000担运销上海、苏杭、漳州;稻麦3000担、香油500担运销沙市、武汉、上海;鸡蛋一万担运销武汉、九江;煤4万担运销沙市、武汉、大冶、岳阳等地。

  宜昌的罗洪波,祖辈河溶人,大家边走边看,他边讲解,主动担任起了导游。

  看到这尊雕塑,我就想起了我的父亲。很巧,我家跟河溶也有割舍不了的关系,年少时就曾听父辈讲过,父亲跟着比他年长的王昌富做小生意,一起挑担子跑河溶,这边买了文具和针线小百货日用品去卖,带回当地的粮油棉丝茶土特产山货回沙市,赚点差价。来回往返一趟得四天,挑担子顺着坑凹不平的溶沙公路全靠两条腿。

  今天,我们一行人在河溶文化服务中心听副镇长陈元元简要介绍情况后,踏访沿河而建的河溶老街。整条街多为明清建筑,砖木结构,青砖灰瓦、风火墙、墀头,有的老宅深深,有几重。

  这条历史商业河运古街具有楚文化特色,有清代的主体建筑群,曾经的青石板路、明清老屋、商铺、过街楼。原有九宫十八庙、罗家大院、罗家大堰戏楼子、天后宫戏楼等。2020年被湖北省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

  这次对河溶的最大印象是,沿河老街区文化古韵犹存,保存完好。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红灯笼,插有装饰花,也有的贴上自己书写的对联。从这几里长的街头走到街尾,没看见一处划圈的拆字,修旧如旧加以保护。有的家里还保存有传统的老物件,如舂米、打糍粑的石臼窝。

  街道上很干净,地上不见散落的垃圾。卖小吃、挑担子的民俗雕塑点缀其间。在这里,还惊喜地见到20世纪五十年代沙市抓卫生工作的传统做法,即居委会(现社区)组织居民代表戴上“卫生值日”红袖章,挨家挨户查卫生,对最清洁、清洁、不清洁户分别贴上红、黄、绿色纸条。就像1958年的沙市,全民参加除“七害”,家家做到“六面光”的那种形式。

  这里的老街坊热情好客,见到来访者都很热情,讲历史沿革变迁,谈轶闻趣事。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他们世代都住在这里。

  历史上的河溶风帆满河、商埠繁荣,各种商行成排,客栈、酒楼、茶馆不计其数,有小汉口之称。罗洪波老人告诉我们,那时沙市来跑生意的吃住在这里,所以两地菜肴品种及味道都很接近。沙市旧时有七星宴、八大盘、十大碗,河溶也时兴四大碗六小碗,还有凉菜盘,也有头菜等。

  河溶的特色小吃也很多,眼前这个炉子,竹篓子内是用泥糊的炉膛,用来烧柴炭(木炭),顶端是一只倒覆的铁锅,将面饼贴在锅顶上烤制,这种饼当地叫“高炉饼”。宋辅保是第三代传承人。

  当天,荆州宜昌两地文史爱好者还先后踏访了河溶古城、昭王古陵、磨盘山国家级楚文化遗址、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荆州熊家冢楚王车马阵、荆州古城、沙市洋码头文创园等。

  对历史建筑、文化名人故居挂牌保护

  对墀头的处理

  当年的关公坊酒厂遗址,2002年2月由稻花香集团整体并购重组。

  漳河边的合影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