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特约记者行:严良文专以三峡为题材的山水画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08-16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 张泉定)小时候,每当严良文来到沙市宝塔河一带的江边时,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朝茫茫的长江上游望去,想见着李白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美好意境,从这时开始,他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当一名画家,把三峡的美景画下来。

  在当今中国山水画家中,荆州籍画家严良文可以说是以长江三峡为题材创作山水画最多的画家。谈到为何要专门以三峡为题材作画,严良文先生从中国山水画的关仝、李成、郭熙、范宽、李唐(北派山水画代表人物),谈到董源、巨然(南派山水画代表人物)以及黄公望、王蒙。

  (《岁月悠悠》局部,入选全国当代第四届山水画展)

  严良文对这些中国山水画名家都做过仔细的研习、临摹,严良文称为“师古人”。然北方山水画多山少水,雄伟壮阔,而南方山水则清秀、温婉,却少了雄浑刚毅。南北山水各有不同,惟有画三峡者兼具北方的雄浑和南方的清秀,几百里峡江更是无论从哪里看都是写不尽画不完的大美图画。

  长江三峡的雄伟、俊秀,江流的奔腾、云蒸霞蔚,几千年来吸引过无数文人留下过流芳千古的诗词歌赋。但真正以三峡入画却是墨迹寥寥。正基于此,严良文把画三峡、展现三峡的壮美当作了自己几十年作画的人生追求。

  严良文1946年生于荆州,属旗人之后,骨子里有北方人的豪爽性格。自幼在父辈影响下看戏、听书,深受楚文化的熏陶,养成了楚人聪慧、灵动的浪漫之气。

  严良文自幼喜欢画画,还在读中学时,偶然在一个同学家里看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这是一套惠及了自清代以来无数美术大师的美术教科书。严良文从同学那里借来了《芥子园画谱》,竟在半年时间里把全书临摹了三遍。这为他今后的绘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

  中国山水画博大精深,也是国画中发展最繁荣、技法最完备的画种。或表现北方山水的雄浑,或展示南方山水的俊秀,画家都可以在古人的图画中找到可以借鉴的范例。惟画三峡难得有现存的图例可学。严良文深知,画三峡、展现三峡之大美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历程。

  “师古人,更须师造化,师自然。”自1972年起,只要一有时间。严良文就背起行囊,拿起画笔、写生本,深入到三峡的大山里,有时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写生景点还会步行数小时。但他面对三峡那雄伟的山,汹涌奔腾的长江水,舒展缥缈的巫山云。他会忘了疲劳,忘了饥饿,有时会画上几个小时,甚至一天。

  几十年里,严良文十三次深入三峡写生,光写生本就用了五十几个,积累了一千多幅创作底稿。他不仅仅是把三峡的每一处风景名胜,风情小镇,山泉流瀑,伟岸的山峰,飘缈的云雨都记在本子上,更是记在了心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把自然的三峡变为心中的三峡”。

  除此之外,严良文还十分注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营养。严良文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他自认为这是自身的短板。他知道画家的笔只是一个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要想使自己的画有一定的思想高度,文化的积累才是画的魂。

  几十年来,他从不间断地学习,经史子集、文学作品、戏剧理论、名人论画、哲学、美学、艺术史论,都是他涉猎的范围。他读书,边写心得,边做笔记,几十本读书笔记足可证明他在文化学习上所下的功夫。

 

  天道酬勤,严良文几十年的辛勤付出。当他以三峡山水画展示于人前时,无不得到了中国画届的高度认同和极高的评价。有人评价他的画:“山形虽具北方山石的苍茫与浑朴,色调却表现出南国的清润与空灵”。

  严良文除了气势雄浑的三峡风光作品外,还有一些山水小景构图別致,笔墨精妙,尽管两三间草屋,三四株新篁,也能感觉到这里位居峡江山地一角,极有生活情调和地域特色,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別有诗一般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严良文以长江三峡为主题的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画坛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现已年逾古稀的严良文常常自慰“丹青不知老将至”,读书、作画仍是他生活的两大内容。在他画室的墙上有他自题的一幅对联“读书处处是景,闭门即是深山。”

  2005年,《山水清音》入选第五届中国当代画展,并被河南美术馆收藏。《高山流云图》入选湖北省首届山水画学术展览。《亘古千秋》入选中央电视台四十五周年画展并被收藏。《楚山春》《荆山楚水吾家园》入选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中国画展,被中国文联创作中心授予“当代杰出山水画家200家”称号。《国画家报》2017年出专辑介绍画家严良文。1994年,严良文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带着他的《长江三峡图》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人大40周年画展。严良文曾任荆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2010年《待细把江山图画》入选第六届中国当代画展,并被河南博物馆收藏。

  《家在青山绿水间》获文化部全国群文系统画展银奖。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