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教师“指酸眼涩”谁之责?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08-16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近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并要求开展全面排查,完善投诉举报渠道。这无疑是新学期全国中小学教师的福音。

  这些年来,我们都在致力于学生减负,其实广大中小学教师也需要减负。如今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性事务压得中小学教师喘不过气来。网上曾炒作这样一副对联——上联:防溺、禁毒、扶贫、网安、迎国检,眉须俱抓无所不能;下联:坚韧、执着、忍辱、负重、吃万苦,境界皆合一将封神;横批:人民教师。《中国教育报》一项调查明确显示:84%的教师花费在教育教学上的时间只占很小比例,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无休止的形式主义上。一位教育研究专家更坦言:我国中小学教师每周均课时16节,每周教学时间12小时,每周工作时间54.5小时,而从事课堂教学时间仅占总工作时间的22%。可见,形式主义已然将教学折腾为“副业”。对此,教育部曾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要求全面清理和规范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切实将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潜心治教。

  但实际情况是,“表叔”与“表哥”非但未减,不少地方还乘着疫情防控之机,让许多线下的检查、评比活动以线上方式潜入校园,要求教师安装使用各类APP、注册账号,参与社会性涨粉、评比与投票。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将任务摊派给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把任务分解给学校,学校又转嫁给每个老师。看似简单“动动手指”,但五花八门的社会性事务让广大教师指尖发酸、眼睛发涩,无形中加重教师负担,影响正常教学工作,侵蚀清净教育生态。“指尖形式主义”滋长蔓延,给教师添乱增负、劳神费力,还影响家长与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与尊重,让家校关系、师生关系蒙上“理不断”“排不开”“刷不完”的阴影,进而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照理说,基础教育阵地应是纯粹之地,凡与之无关的社会性事务都要“非诚勿扰”“非请勿进”。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能抓住学校人员基数大、教师听话便于管理的“软肋”,贸然将政务类公众号、App的各类“涨粉”任务转嫁给学校。这些与教育教学毫不不搭界的事务频频进入校园,虽然有利于有关部门完成自身任务,但仗势摊派的“线上”任务严重助长形式主义,实则有失政治站位、有碍教育大局。

  虽说培养人才的学校不是封闭的,需要和社会建立联系,并保持一定的开放度,但非教育部门不能无视教育规律,对学校教育教学指手画脚,给教师增负添乱。而应尊师重教,真诚关心教育热情服务师生,热情参与或支持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校和教师的干扰影响,构建社会与学校双向良好的互动关系。

  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里,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应自觉执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禁令,严格落实《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精神,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严守非教育教学活动进校园的红线底线,坚决遏制形式主义向学校转移趋势,杜绝行政任务向校园摊派的做法,严防商业利益变相入侵校园,持续营造宽松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彻底消除令教师“指酸眼涩”之乱象。让教师专心育人,让学生一心向学。

  还需强调的是,各地教育职能部门和学校也应拿出消除教师“指酸眼涩”之苦的担当,遵循教育规律,不惧压力、抵御干扰,主动构建为教师“把门撑腰”的科学机制,把好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性事务侵扰校园的关口。不迎合并坚决拒绝各类“涨粉”“评比”“推销”等干扰教育教学的行为,确保校园环境清净,确保教师工作纯粹,确保办学质量优良。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