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实现共同缔造应坚持“三个转变”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08-28

  荆州新闻网评论(评论员 李继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共同缔造”核心在“共同”,就是要把“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工作方法贯穿始终,做到“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坚持“转变思想”“转变主体”“转变模式”,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转变思想,搭建群众问计平台。“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基本准则。依靠群众不仅能够彰显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激发群众参政议政热情,也能有助于服务群众工作的“精准定位”,更能形成干群鱼水情深的和谐氛围。“共同缔造”是从群众实际生活需要出发,改善群众身边的难事、急事、实事、小事。党员干部要打头阵,群众参与必不可少。要将群众中“要我做”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做”的行动。可以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开门大接访”等形式,围绕“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谁来管”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问计,引导群众群策群力、献计献谋,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切实摸清共建台账。

  转变主体,调动群众参与热情。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从认识论来看,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是基层党组织的为民初心;从方法论来看,共同缔造以人为本的具体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群众共同缔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通过村民议事会、群众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矛盾调解会、环境监事会和平安联防队等“五会一队”的自治组织作用,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变“干部干、群众看”为“群众愿意跟着干”“干部群众齐心干”。

  转变模式,依托群众自治力量。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塑造群众精神是“共同缔造”的关键。“共同缔造”活动中,人人都不是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针对公共空间管理、房前屋后环境、生活垃圾分类、村社安全隐患等内容,共同商议和规范管理模式。打好“乡情牌”,调动积极性。通过激发群众捐、发动能人捐、创新载体捐等方式,多渠道保障共建资金充足。将政府投入变为奖补资金、撬动资金,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市场主体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鼓励村(居)民积极参与村(社区)共管组织,认领共管区域和事项。在农村,要将“五老”人员、乡贤能人发动起来;在社区要充分发动热心群众、党员干部、新业态人群,共同维护良好环境和建设成果,变“靠政府”传统模式为“靠大家”协力共建。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全省“共同缔造”的共建共享大幕已然拉开,唯有只争朝夕、躬身实践,坚持“转变”、共同缔造,全心全意地集群众之智、谋人民之福,聚群众之力、解群众之事,才能让美好环境底色更美、幸福生活成色更足,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质量发展成果。

编辑: 袁超伟

相关新闻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