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信念与情怀当是从教刚性门槛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09-05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山栀子)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于9月2日开始报名。教育部2021年的数据显示,2019年报考教资人数比2018年增长38.5%。而这其中,还有不少人都是非师范专业的考生。与此同时,“如何看待非师范专业扎堆考教资”这个话题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们的激烈讨论。(9月2日《三联生活周刊》)

  其实,受国家“双减”新政的直接影响,今年的教师招考显得更“火”。相当一批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被迫”转身竞聘体制内教师。

  非师范专业扎堆考“教资”,师范院校招生已不再“遇冷”,高学历大学生“考编”比例明显上升,这一系列的变化正说明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更强。

  从县级及以下学校教师补充现状看,近几年通过公开招考获得编制的教师群体中,师范类专业并不多,而引进的高学历教师中,大多为非师范类专业。

  这与著名的“围城”现象何其相似:学师范专业的不想当老师或不想回县乡学校当老师,非师范类的毕业生却往教师堆里扎。关键的是,这些扎堆的“非师范生”,有多少是怀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而来的“双向奔赴”?如果不是或不多,教育注定会走上一种“割韭菜”式的功利轮回。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并警惕的问题。

  具备“教资”的教师,就是我们需要的合格教师吗?“教资”只不过是教师门槛的基本条件而已。对于非师范教育的大学生而言,从考“教资”中获得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基本常识,远非师范类全面、系统学习教育专业知识打下的根基,且这些知识无法在教育实践中达成“知行合一”,无法应对和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

  高学历,真的就是我们需要的合格教师吗?现实中我们发现,“眼高手低”正成为一些高学历中小学教师的“通病”。他们有的常常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手忙脚乱一脸茫然。当现实与梦想的矛盾和冲突日积月累后,当美好沦为一身疲惫和力不从心时,他们往往丧失对教育的职业信心和情怀。

  有人说,全国各地不都在通行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吗?也有人说,上岗后的“校本培训”不是让非专业的教师走向专业的“绿色通道”吗?

  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常识”,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是需要“培养”的,而不只是依靠“培训”。我们也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一名教师的“职业信念”和“教育情怀”,远比其“专业知识”更加重要;“学力”比“学历”更加重要。

  系统的师范教育,就是培养一名“未来教师”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期的教育、引领、影响,才能树立一个人对职业的认知和理解,树立并坚定其职业信念。也只有通过早期的师范教育,更多地走近、了解、体察和研究孩子的生长特点及规律,才能涵养自己的教育情怀。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有这样的一类教师群,被称为“中师现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师生”,至今仍活跃于全国各地的城乡教育。他们当中,在一次次职业选择中依然能留在教育的,成为当地教育发展的脊梁。他们学历不高,但学力很强;他们敬业专业,成事成人;他们收入不高,但对家乡、对教育、对学生在兹念兹,一往情深。

  新时代的师范教育的课程亟待改革。要把认识和理解教育、认识和理解孩子、建构和熟悉教育规律作为长期、系统的教育内容。因为,学历和专业已不是教育的“短板”,“信念”和“情怀”才是行稳致远的“发动机”。从网络信息得知,江苏等地已在今年的教师招考中将“师范类专业”作为基本条件,这是提升教师质量的重要变革。不是要否认“被迫选择者”对教育、对孩子的爱和情怀,而是要让更多的“自愿选择者”从接受高等教育的那一天起,就坚定从业信念和教育情怀。如此,才是一场爱和情怀的“双向奔赴”。

  其实,职业信念和教育情怀,也是一名教师敬重专业的重要体现。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