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湖北湿地履约行丨麋鹿,重获新生的湿地精灵

来源: 湖北日报 2022-09-07

  开栏的话

  生态湖北,大美湿地。

  湖北是湿地大省,长江、汉江与古云梦泽留下星罗棋布的湖泊,形成全国最大的江河湖泊复合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全省现有各类湿地2167.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8%,湿地面积居中部六省首位。

  保护好湖北湿地,事关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南水北调等重大民生工程。目前,我省已建立国际重要湿地4个、国家重要湿地8个、省级重要湿地54个;建成国家湿地公园66个、省级湿地公园38个、湿地保护区(小区)72个,湿地保护率达52.62%。

  今年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设立线上线下主会场,世界的目光将聚焦湖北湿地保护。

  为此,湖北日报联合湖北省林业局推出“湖北湿地履约行”系列报道,展示湖北湿地之美,讲述百姓保护湿地的故事,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 

  麋鹿在湿地上奔跑。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草丰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黄中朝 刘澍森 通讯员赵辉 易红新

  鹿鸣呦呦,鹭鸟伴飞。

  7月下旬,披着落日的余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炽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青草和动物的荷尔蒙气息。此时,麋鹿交配季已进入尾声,但鹿王争霸、争夺配偶的角逐没有停止。优胜劣汰,这方天地充满野性而旺盛的生命力。

  从繁盛到灭绝,从重生到再繁盛,长江麋鹿命运一波三折,不禁令人唏嘘。

  重回长江故地

  据专家考证,300万年前,麋鹿就在长江、黄河中下游的湿地繁衍生息,范围涉及大半个中国,野生种群曾多达上亿头。

  麋鹿,长着马面、鹿角、牛蹄、驴尾,俗称“四不像”。它们是中国特有物种,神秘而祥瑞。

  与大熊猫一样,麋鹿堪称国宝,它的命运与国运休戚相关。清朝末年,国运风雨飘摇,麋鹿经历了皇家狩猎、天灾人祸等大规模减少后所剩无几。1867年,一批麋鹿流落欧洲,到1898年时流落欧洲的麋鹿仅剩18头,最后被英国公爵贝德福特十一世收集在自己私人庄园乌邦寺的鹿场里。1900年,终因战乱、洪水、饥荒等原因,麋鹿在其原生地中国彻底灭绝。

  1985年,麋鹿作为中英邦交20周年珍贵礼物,又从英国引回到了它的故国,豢养在北京南海子。

  保护麋鹿,需为之安置新“家”。长江中下游湿地是麋鹿的故园,湖北是野生麋鹿种群繁育的理想之地。

  “落户石首,是偶然中的必然。”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温华军说:“石首长江故道天鹅洲滩涂广袤,水草茂盛,专家选址时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地方。”

  1991年,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1993年和1994年分两批从北京南海子引入64头麋鹿。64头麋鹿回归自然,人们对它进行野化训练、恢复野生种群的探索。

  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长江麋鹿显示出了旺盛的繁殖能力。保护区管护科副科长杨涛拿出近3年来的数据:2020年保护区野生繁育麋鹿180多头,2021年200多头,今年达到307头。其出生率20%,死亡率5%,每年增长率在15%。目前,核心区内有野生麋鹿1500多头。

  这些数据,还不包括保护区外野生麋鹿种群。1998年,长江发大洪水,保护区滩涂多淹没于洪水之中,有34头麋鹿失散,泅水自保,有的游过长江,栖息于南岸,有的散落到毗邻市县,另有部分扩散到湖南洞庭湖。保护区外的麋鹿数量达到千头。

  麋鹿从最初引进的64头,发展到总数2500余头,形成核心区、江南三合垸、小河杨波坦及湖南洞庭湖4个种群分布区,遍布长江荆江河段两省九县(市),且全部实现了自然繁衍,恢复了野生习性。

  神奇的湿地精灵

  清晨,东方露白。在保护区工程师张玉铭的引导下,记者近距离接触麋鹿。

  车在芦苇中穿行,牛一般的粗重气息不时传来,成群的麋鹿在湿地上或卧或立,或嬉闹角逐,或悠闲游移。不多时,太阳从地平线吐出,晨曦之下,成群的麋鹿一片金黄。记者试图接近它们,可未能如愿,人走它也走,人停它也停。麋鹿闪着灵动的眼睛,时时盯着人。“野生麋鹿温顺而胆怯,时时与人保持着安全距离。”工程师张玉铭向记者讲述麋鹿习性和众多神奇之处。

  “其他的鹿科动物夏天脱角,而麋鹿冬至脱角;别的鹿科动物角分叉向前,而麋鹿角分叉向后,以便于在芦苇和旱柳间穿行;麋鹿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公里,但仅能持续10秒;麋鹿在鹿科动物中尾巴最长,有利于在奔跑中保持身体平衡,还能用于驱赶身体后部的蚊虫;麋鹿蹄子宽大、蹄间有皮腱膜,更适宜在湿地活动。”

  “鹿王头顶的藤蔓植物是角饰,以吸引雌鹿。麋鹿雄王争霸非常激烈,胜者成为繁殖群的群主。”张玉铭解释。

  “万物皆有灵性。麋鹿是群居动物,但有时还会索居离群。母鹿生产的时候,独自跑到隐蔽场所生出幼崽。当年老麋鹿大限将至时,会默默走到一旁,平静地迎接死亡。”

  人类与麋鹿和谐共生

  为保护长江麋鹿,使之从重生走向繁盛,保护区群众作出了重大奉献和牺牲,当地党委政府彰显了责任担当。

  石首天鹅洲的芦苇,原是村民喂养牛马的料草,设立保护区后,变成了麋鹿的专用美食。为建立保护区,区内柴码头村1000多名村民全部迁出,湿地核心区15000亩土地进行确权。随着麋鹿种群扩大,当地又把缓冲区8000亩土地流转给了保护区,使保护区范围扩大到2.3万亩。为流转这些土地,省财政每年拿出364万元支付给当地农民。

  从石首市管理,上升到省级管理,保护区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同时,能力建设也极大提升,原来监测靠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现在有高点摄像机、无人机、照相机代劳。

  麋鹿与人类一样,逐水而居。今年大旱,守住长江故道29米水位,是周边农业灌溉与麋鹿生存的“共生线”。荆州市水利和湖泊局协调,监利市程集镇紧急筹资近300万元,修建泵站和水渠,从长江取水注入故道,确保人类与麋鹿和谐共生。

  如今的长江麋鹿群,已成为世界最大野生麋鹿群落,也是长江大保护的旗舰物种。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修复良好,现有高等植物321种、脊椎动物320种,其中鸟类就有220种。每到冬天,东方白鹳、黑鹳和小天鹅等珍稀候鸟飞越千山万水,着陆天鹅洲,与麋鹿相随相伴。

  本栏图片均为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编辑: 刘荣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