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少“捧手机”,多“捧书本”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11-09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近年来,学校木匠师傅帮我制作的报刊箱因居住地车棚撤除而不知去向,导致我不仅未能续订报刊,而且也疏于亲近书柜里的书籍。从小形成的不看书不睡觉的习惯渐渐被“不刷手机不睡觉”所替代。虽知道“捧手机不如捧书本”,但自我约束已经很有难度。

  手机这个高科技通讯工具,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但也给我们造成不小的麻烦。它不仅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而且影响成人的工作与生活,尤其影响全体国民阅读书本。如今,满眼所见,人们无不捧着手机刷微信、看视频、玩游戏……相反,原有的逛书店、订报刊、读书本的情形越来越鲜见。虽说信息时代手机与生活工作密不可分,可全民沉迷手机,有过度靡费时间精力之虞。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家用电器蜂拥而至之际,曾有日本企业家得意地预言:日本的复印机将替代当年侵华日军消耗中国国力。虽说他低估了中国人的自省自理能力,但此后“文牍”泛滥确实耗费了我们不少的干事兴业精力。而当下的手机对全民阅读冲击的负面影响远远胜过当年的复印机。犹如近代鸦片贻害国民一样,也曾有不怀好意的外国学者极力否认鸦片对中国民众的毒害和鸦片战争的罪恶。他们认为,鸦片盛于英国,而英国控制在医药界,用于治病救人。中国则为祸于民间,国人吸食导致羸弱不堪。当下,同样是电子产品消费大国,时兴的电子产品并没有消释日韩与欧美等国年轻人的阅读热情,乘车或乘地铁的年轻人往往安静地看书,乏味的旅途往往洋溢着书香气。而乘车或乘地铁低头划拉手机,却成了我们的时尚。

  “刷手机”浪潮泛起以来,对全民阅读冲击不小。各地星罗棋布的报刊亭不见了踪影,原来热热闹闹的大小书店不仅数量锐减,而且门可罗雀。虽说手机这种新的阅读平台具有信息更新快与阅读简便的优势,但阅读需要沉淀,手机阅读很难引人专注,更不便做读书笔记。手机“快餐式”“碎片化”浏览容易将人们导入“浅阅读”歧途,制约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手机平台上沸沸扬扬的“心灵鸡汤”看似“放之四海而皆准”,好像美文美辞充满哲理,但虚幻缥缈千篇一律,犹如不少“网红”教授学者的讲课一般,追捧热闹过后,冷静思索感觉不到什么实际价值。手机上“碎片化”阅读也只能是传统纸质阅读的补充,不宜替代书本阅读。如果沉湎于此,很难积累到深厚知识,还容易使人性情浮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们每天“刷手机”时间人均已占6小时。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导致阅读量减少,这是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我们应自觉抵制“刷手机”的诱惑,着力营造国民阅读书本的氛围,尤其应让年轻人像品味上等好茶一般品读经典名著,激发捧读整本书的兴趣。因为整本书的营养全面,丰富的知识与完整的逻辑可以有效提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而潜心研读原文原著,有利于观全景、知全貌、懂联系,品尝原汁甘味,积累丰富知识,理解精髓所在,感悟义理所依,进而涵养气质,克服浮躁心态,养成全神贯注的治学习惯和平心静气的处事品格。

  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书卷气是人的最好气质,书香气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最好氛围。我们应将被市场逼退的书店和报刊亭逐步恢复起来,提供人们“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的便利,创造全民读书看报的社会氛围。我们的机关干部、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应成为群众和孩子们的读书榜样。亲近阅读,安静阅读,持之以恒,勤读细思。让书本的精神营养融入血脉,不断丰蕴人生智慧,增添职业光彩,创造美好生活。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干部会读书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一群教师会读书可以改变一所学校或千万学生的命运。如果正确引导全民将“刷手机”的热情转移到书本阅读上来,那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国民将可以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