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汲取红色力量 深耕国防教育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2-12-17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非常关注)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国防教育新作为。12月16日,荆州市国防教育主题摄影采风活动走进荆州市石首桃花山。在这里,步步皆是红色文化,树树展现红军精神,红色文化已然成为党史学习、国防教育的鲜亮底色。

  四十五里桃花山,生机绵延湘鄂边。绿茵如毯的红军学校训练场上,大刀操、匕首操、操枪展示,快节奏中霸气十足。红军树革命历史纪念园里,三棵形若巨伞的黄芯树,只因400年的树干上,系过红军战马、刷过红色标语,被贺龙元帅命名为“红军树”。它不仅见证了1930年红军扩红壮大和战术训练,还见证了石首“三万儿女当红军”的浴血斗志与干云豪情。石首市革命历史纪念馆中,五大版块展陈红线串珠,一幅幅黑白图片、一件件珍贵实物、一则则精彩故事,直抵人心,见证着挺直的脊梁,记录着难忘的战斗,承载着红色的基因。令每个参观者在驻足中净化心灵,在沉思中赋能添力。

  遥忆峥嵘岁月,回望烽火春秋。革命先辈或怀执念谋民生幸福,或洒热血御侮卫国,在大刀梭镖的博弈中,在土枪土炮的抗争里,在小米加步枪的太行山上,在冰天雪地的白山黑水间,他们义无反顾、英勇向前,或保卫苏维埃、喋血洪湖岸;或筑起雁门关、血战黄土岭;或跨过鸭绿江,冰卧长津湖。志士不可折腰,英雄从不低头。纵使“首身离兮心不惩”,矢志“魂魄毅兮为鬼雄”,实在叫人动怀、让人感佩、令人崇敬。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桃花山承载着红色历史,红军树铭刻着赤色记忆。尽管时过境迁,但我们军队是人民军队的性质没有变,我们国防是全民国防的理念没有变,贫穷受人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没有变,忘战必危、怠战必败的共识没有变。尤其当今世界战争阴霾久未消散,外敌亡我之心虎视眈眈。以史为镜、以血为鉴,“和平发展当居安思危,钢铁长城需全民共筑”,多一分国防关注,则会少一份和平隐忧。“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不忘国耻,明镜鉴形自有衡度;练兵备战,劳形苦心自有道理。

  峥嵘岁月,创造奇迹;沧桑巨变,铸就辉煌;伟大征程,气象万千。传承红色薪火、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提升备战本领,这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意志力量、强化忧患危机意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极具现实考量和长远意义。

  红军树上党旗飘,国防教育掀热潮。荆州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摄影采风,将国防教育融合红色文化,活动具象、形式灵动、效能独特、受人欢迎。荆江两岸,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红色遗址纵横交织。据悉,荆州市这项红色系列活动还将开展洪湖行。相信伴随活动的拓展延伸,每到访一处红色地标,参与者都会在心中种下一粒红色的种子,植下一棵国防的苗子。

  红色资源焕发新光彩、国防教育迸发新活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国防教育既有“守正”的要求,也有“创新”的课题。相信随着活动的深化,荆州国防教育必会从线下到线上,从平面参观到互动参与,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荆州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将办得更富特色、更具声势、更有效果。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