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黑鹳在长江石首段觅食 良好生态让迁徙鸟儿难说再见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3-04-06

黑鹳在长江石首江段觅食撒欢 摄影:陈建平

成群黑鹳在长江石首段悠闲飞翔 摄影:余祖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通讯员 熊铭
“黑鹳在长江浅滩悠闲觅食,场面十分和谐。”4月3日,荆州野保志愿者陈建平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几天前,他在长江石首段一处沙滩拍摄到黑鹳捕鱼的场景,一幅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引发不少观鸟人士争相拍摄。
“大概是舍不得这里舒适的环境吧!”陈建平说,不久前他从深圳回到老家石首,从当地几名观鸟爱好者那里了解到,长江石首段一处沙滩,不时有黑鹳觅食撒欢的场景。
身为野保志愿者的陈建平遂兴致勃勃地前往现场一探究竟。他说,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多数为迁徙鸟类,因数量稀少,又被誉为“鸟中大熊猫”。“这个季节应该要北迁的,但从它们悠闲觅食的画面看,似乎对这里恋恋不舍。”
几天前,陈建平和石首当地多名观鸟人士以及野保志愿者,多次拍摄到黑鹳在长江沙滩活动的场景。“已经见怪不怪了,数量和停留时间都有所增加。”石首一名爱鸟人士说,通过持续监测,当地的黑鹳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
2021年11月,当地观鸟人士和野保志愿者,在石首市南口镇白沙洲区域监测到约120只黑鹳。“近两年,长江石首段多个区域都发现了黑鹳活动身影。”陈建平说,黑鹳对栖息地的环境很挑剔,“水体中食物必须丰富,水质必须清澈,如此吸引它们停留觅食,正是长江生态环境改善的生动体现。”
据介绍,黑鹳全身上半部包括头、颈、背、翼及尾呈黑色,具绿色和紫色光泽;眼褐色,周围有一小圈红色裸皮;下胸、腹部、胁部覆羽及尾下覆羽白色;喙红色,长直而尖;脚红色,修长。
黑鹳在飞行时,腹面的黑白对比明显。在阳光的照射下,黑鹳熠熠生辉,为壮丽长江画卷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了解,石首市坐拥90.3公里的长江双岸线,湿地资源丰富,特别适宜野生动物栖息,野生鸟类种类和数量越来越丰富。
除黑鹳等珍稀鸟类外,不少当地人在近几年的观测中,还发现了青头潜鸭、小天鹅、鸳鸯、白尾鹞和黑鸢等珍稀鸟类的身影,“可以说,长江石首段水域已成为野生鸟类栖息的乐园。”石首市一名野保专家说。
编辑: 刘荣
相关新闻
荆州新闻网微信
无线荆州APP
HI荆州抖音号
跟着小风走微信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