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守护好 传承好 展示好——楚文化传承发展论坛专家访谈

来源: 荆州日报 2023-04-10

  政协湖北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佑才:传承弘扬荆楚文化 荆州大有可为

  楚先民以荆州所在的江汉平原为中心,创造了内可与中原文化相辉映、外可与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政协湖北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佑才认为,楚文化中,诸如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老庄哲学、屈骚文学和美术乐舞等方面成就,让人感受到楚文化的磅礴力量。荆州是荆楚文化的根脉所系,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传承和弘扬荆楚文化,荆州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李佑才认为,荆州作为历史最长的楚国古都、文化中心,要率先扛起楚文化传承发展旗帜,围绕“传承创新 楚韵荆州”多作文章、作好文章,着力展示楚文化的厚重底蕴、唯美浪漫、大气磅礴,充分发掘楚文化博大精深的价值内涵和勇于创新、砥砺奋进的精神特质,让楚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近年来,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一直致力于荆楚文化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围绕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服务湖北文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究、交流研讨活动。李佑才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荆楚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省荆楚文化研究会愿与荆州一道,共同打造楚文化品牌,助力荆州构筑楚文化保护传承高地,为促进荆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熊丹)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荆州是楚文化研究的圣地

  “荆州对考古人来说,是楚文化的圣地,是楚文化的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荆州是楚国最兴盛时期的楚都所在,楚文化的精华都在这里产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的古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巍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主持人。“长江中游先秦时期文化的高峰就是楚文化。”王巍表示,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之后,楚文化日益强大起来,发展成为战国时期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文学、艺术、冶金、纺织、髹漆、琢玉等手工业技艺都走在当时全国前面。

  物质文明中,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既有艺术美感也有丰富内涵,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体现了长江中游地区春秋战国时代的漆器技艺之高超;熊家冢墓地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楚国高级贵族墓地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布局最完整的。精神文明中,楚国的艺术、信仰体系内涵丰富,包括以屈原的《离骚》《天问》为代表的文化,在全国同时期首屈一指。

  “楚文化的鼎盛时期就在纪南城。”王巍指出,纪南城周边出土的楚简,为楚先民所为,是楚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大百科全书”,其内容为了解楚人的真实生活、哲学思想,弘扬荆楚文化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从城门、宫殿等遗址,可初步勾勒出纪南城的轮廓,体现纪南城作为楚国都城,繁荣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如果要全面了解纪南城的历史发展,还需要新的考古发现来论述。

  王巍表示,期待荆州的楚文化研究,包括楚文化考古、城垣发掘、墓葬发掘能够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考古学会愿意助力楚文化研究迎来一个全新局面。 (记者 张明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以田野考古破解楚文化核心密码

  “荆州的变化太大了,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文物保护都成就显著。”在此次楚文化发展论坛上,曾在荆州博物馆工作过11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再次回到荆州,不禁赞叹连连。

  1988年,何努在荆州博物馆从事田野考古工作,曾参与过荆南寺、肖家屋脊、走马岭、纪南城等遗址以及大量楚墓的抢救性发掘。“荆州是楚文化中心,楚国在荆州定都400多年,是楚国国力极盛期,也是楚文化发展的鼎盛期。近年来,纪南城考古成果喜人,也是荆州在楚文化中地位的有力证明。”荆州繁荣的“地下王国”,给何努留下深刻印象,时至今日,他仍持续关注荆州考古工作。

  时代不断发展,如何提升楚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力?找准楚文化核心精神是关键。“这些要从历史中找答案。”何努认为,田野考古发掘是考古学研究和文物保护的基础之基础,是对楚文化的一种科学揭示,在某种程度上比部分文献资料更具说服力。他希望荆州继续做好纪南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特别是针对宫殿区、居民区、手工作坊区的发掘与研究,摸清楚国行政管理体系,“还原一个实实在在的楚国都城。”

  考古工作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之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何努利用楚辞激励荆州文博人,传承弘扬楚人精神,做好遗址发掘与楚文化研究工作,扛起楚文化保护传承大旗,把楚文化利用好,让楚文化从荆州走向世界。(记者 伍丹)

  著名楚文化专家、北京艺术博物馆原馆长、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原主任王光镐:荆州是全国楚文化的中心 

  “曾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楚文化是荆州一张重要的历史名片,研究、传承楚文化对于推动荆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著名楚文化专家、北京艺术博物馆原馆长、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原主任王光镐,深耕楚文化研究数十年。他认为,荆州和楚文化是亲密无间的关系,荆州是全国楚文化的中心。

  “‘中心’二字不是随意定论的,得有硬支撑。”王光镐所说的硬支撑是出发于荆州楚文化的三大特质:以纪南城为代表的“荆楚第一都”;以熊家冢为代表的“楚国第一王陵”;以魅力无穷的楚文物为代表的“天下第一楚艺术宝库”。

  纪南城作为楚都之一,见证了楚国四百年霸业。在王光镐看来,纪南城是“荆楚第一都”毋庸置疑。这不仅表现在它的规模之大,还因为它是楚国最鼎盛期的都城,历朝历代在湖北建都的国家虽多,但都没有超越纪南城。

  “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王光镐认为,荆州楚文化的第二大特质便是熊家冢是“楚国第一王陵”。经考古勘探,熊家冢的棺椁总面积达到248平方米,这是迄今所发现先秦时期最大的棺椁。

  “我曾多次到过荆州博物馆,每一次都会被文物的艺术价值所震撼,不愧是‘天下第一楚艺术宝库’!”王光镐感叹地说,荆州的楚文物作为楚国全盛时期的历史遗存,融合了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南方“神文化”和以中原列强为代表的“人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又兼融了中原文物的凝重端庄和南方文物的清丽活泼,可以说兼东南西北各种因素于一身。

  “这三项就是三个硬指标,把荆州的楚文化支撑起来,使荆州当之无愧地成了全国楚文化中心。”王光镐表示,八百年楚国历史留下的不仅是浩如烟海的楚文物,还有极为丰厚的精神财富。他希望,荆州能加大楚文化研究、弘扬力度,做好楚文化保护和展示工程,建设楚文化博物馆,加强楚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全力办好“楚文化节”,创建一个综合性的主题文化公园,精心打造一台以楚史、楚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标志性演出,真正扛起楚文化保护传承大旗。(记者 佘海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邹明华:荆州是楚文化的核心传承地

  “历史上荆、楚不分,荆、楚作为一种特定的称谓,已沿袭3000多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邹明华认为,地名是地区历史文化标签,荆州这个名字正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邹明华是从荆州走出去的民俗文化专家,谈及荆州与楚文化的关系,她的话语间饱含着身为荆州人、身处楚文化发源地的自豪。她说,从楚国历史看,有411年的黄金时期就在荆州的纪南城;从当代考古发掘看,荆州出土的楚文化文物规格之高、数量之多,也佐证了荆州在楚文化中的地位。“先秦以来,荆州的文化传承没有断代、没有大的迁移,脉络清晰、一脉相承,荆州是传承楚文化的核心地。”荆州举办首届楚文化节,在邹明华看来,正是找准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优势。

  文化遗产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应为当代所护所享。这次回到荆州,邹明华专程游览了方特东方神话,参观了楚国八百年、郢城文化园,荆州在保护的基础上,多维度推进传承利用楚文化,发展文旅产业的努力令她欣喜。“科技加持、创意演绎的《屈原》《楚乐》,备受欢迎,正说明了楚文化的魅力所在。”她说,除了场景建构,还需内容上的创新表达,在“沉浸参与”和“情感共鸣”中,让游客感受楚文化的古朴、厚重和浪漫,“开封有清明上河园,西安有‘长安十二时辰’,希望荆州也能打造一个沉浸互动的楚文化盛宴。”(记者 肖潇)

  著名楚文化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玉堂:《看见纪南城》中的楚文化创造性转化

  “《看见纪南城》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它让我们思考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产业的优势。这部纪录片为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树立了一个标杆。”著名楚文化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玉堂在楚文化传承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表示。刘玉堂表示,自央视播出《看见纪南城》以来,该纪录片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影片把长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古都城纪南城作为时空焦点,从考古发现和时代背景等多重视角,解构纪南城的历史谜团和文化特点,充分展示楚文化博大精深的价值内涵和时代新义。

  刘玉堂说,《看见纪南城》包括“郢都之谜”“楚人的世界”“思考者”“崛起年代”“青铜”“一脉千年”六集。通过郢都城的起止时间、社会生活、文物发现、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等不同切口,采用外景实拍、情境化模拍和3D动画制作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呈现纪南城的城建、生态、经贸、货币、航运、手工业、风俗、音乐、服饰等诸多内容,丰满地展示楚人的精神世界与无穷智慧,用2000年前的历史启迪对现实的思索和认知。

  刘玉堂表示,六集纪录片生动展现了楚国如火纯青的冶金铸造、精美绝伦的丝织刺绣、巧夺天工的木竹漆器,充分体现了楚国义利兼生的老庄绝学、精彩集练的屈宋辞赋、恢诡谲怪的美术乐舞,并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楚人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和一诺千金的诚信品德。

  谈到楚文化的资源转化,刘玉堂认为,可以从影视、数字技术、舞台演绎、饮食产业、文创等五个方面发力。影视业对于传播地方文化非常重要,借助数字技术等高科技创新呈现传统文化,打造一台具有荆楚特色的舞台剧;培育和挖掘荆州美食特色,提高荆州楚菜知名度;在文创产品创新开发上持续探索,不断孵化出优秀的创意成果、产品。 (记者 谭馨 陈雪玲)

编辑: 袁超伟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