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传承创新·楚韵荆州》:高山流水觅知音

来源: 荆州广播电视台 2023-04-16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卢艳 胡威虎)在石首市东22.5公里处有一个小镇,名为调关,古名调弦口。它的得名源自伯牙与钟子期知音之遇的故事,如今成为人们追慕知音的胜处。

  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位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伯牙是楚国郢都人,钟子期则是楚国汉阳人。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艺大师,钟子期只是一位汉江边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板斧的樵夫,两个地位悬殊的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并为后世所颂扬呢?这还要从伯牙鼓琴开始说起。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首《听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巧妙借用古调受冷遇,来感叹世上知音难得。当楚国的乐者伯牙,在抚琴明志,弦丝寄情时,他怎么会料到,一位山野樵夫,竟会听懂弦外之音。伯牙鼓琴,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若泰山。”少顷之间,琴声转 意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shāng汤乎 若流水。”伯牙的高山流水之音,蕴含的是参悟天地大美后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以音乐的形式缓缓流出。钟子期虽为樵夫,但在精神层面他却能够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领悟天地大美,于是在琴声中体悟了伯牙的深意,两人以此成为知音。

  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教授、荆楚文化研究学者李征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此后,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对于知音的追求,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史。古今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酒逢知己千杯少”等。像伯牙、子期这样心心相印的知己毕竟稀少,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体现出人们对于知己的渴求,对诚信的重视。

  李征宇:“例如钟子期在病亡前深知自己不能履约,于是嘱咐父亲,自己的坟墓一定要筑在江边,生不能与伯牙相见,死也要实现自己的诺言,在九泉之下聆听伯牙的琴声。这便是诚实守信最生动的表现。再次体现出古人对于天人合一自然观的重视。天指的是自然,人则指的是人文。知音文化中流传的一曲《高山流水》就是以自然物象来比喻和表现人世友情、人文精神。”

  石首调关伯牙子期的知音传说,源远流长。北宋《太平寰huán宇记》记载“调弦亭,(石首)县东六十里,伯牙鼓琴处”,《九域志》更是将调弦遗迹“调弦水”与“章华台”并列齐名,列为两大楚文化遗迹之一。知音故事的“人”“事”“地”“纪念物”等要素记载清晰具体。近年来,石首市整合调关矶头抗洪文化和调关知音文化,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滨江依水建设知音博物馆、知音水上公园,深度开发调关知音文化城,把千年知音品牌擦亮、打响。

  李征宇:“知音文化中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契合、诚信、重情、重义的和谐精神,正是当今社会发展中大力倡导的诚实守信精神,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编辑: 柯亚琴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