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州市金融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来源: 荆州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2023-06-21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经开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促进金融资源循环畅通,全面提升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质效,助力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现就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知如下:

  一、强化制造业信贷政策支持

  (一)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荆绿融”等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每年设置不低于1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设立制造业企业再贷款和再贴现绿色通道,对制造业增量或余额较高的金融机构,优先给予央行资金支持,对金融机构贴现的绿色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鼓励开发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用好制造业专项贷款,加大对重大制造业项目、重大技术推广和重大装备应用的融资支持。

  (二)保持信贷合理稳定增长。持续将制造业贷款占比和增速列入银行机构绩效考评和监管考核内容,探索将市级重特大制造业项目、企业融资服务情况纳入加分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督导

  考核,通过内部资金价格引导、合理下放审批权限、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提升发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积极性。引导非法人银行机构积极向上争取制造业企业贷款额度,建立健全差异化考核激励机制,落实授信尽职免责机制。努力实现制造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信用贷款增量较上年持续增长。

  (三)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银行机构继续完善贷款定价机制,提高贷款精细化定价水平,进一步巩固惠企降本成效,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督促银行机构严格落实金融服务收费监管政策,促进贷款利率和服务收费公开透明,清理违规融资通道业务和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引导银行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合理制定还款计息方式,缓解资金压力。鼓励金融机构与政府性企业应急专项资金、国有转贷公司及民营转贷服务公司合作,缓解制造业企业资金周转难题,有效降低转贷续贷资金成本。

  二、完善制造业金融服务体系

  (四)畅通融资服务对接渠道。产业主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内制造业企业的挖掘和梳理,联合金融机构深入园区、产业集群、企业走访调研,摸清融资需求,解决融资难题。金融管理部门要广泛开展政银投企融资对接活动,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融资促进生态,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中高端制造业企业和重点产业链集聚。鼓励金融机构完善制造业专营服务机制,“一链一策”设计专属金融服务产品,对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提供专门保障,支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提升融资便利度和可得性。

  (五)强化融资抵押担保服务。引导银行机构拓宽制造业企业贷款抵押担保范围,构建多方风险分担机制,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适度提高押品抵质押率,持续提升信用贷款占比。依托市不动产交易登记纳税一体化平台,加快贷款抵押登记“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办理,积极推广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应用,鼓励银行机构开展不动产转移“带押过户”业务。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增信作用,扩大制造业政策性金融业务规模,探索开展重点产业链内企业批量化融资增信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贷款、融资担保分别给予风险分担、担保费补贴支持。

  (六)提升保险服务发展能力。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特色保险产品,提升风险保障水平,完善保险服务。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知识产权等保险工作。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扩大承保覆盖面和规模。鼓励保险机构开展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为缺乏抵押担保手段的制造业企业提供贷款增信服务。鼓励保险机构与银行机构加强业务合作,大力发展“政银保”业务,整合互补资源,优化业务流程。

  三、拓展制造业多元融资渠道

  (七)支持企业发行债券。支持制造业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票据、定向工具等直接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调整债务结构。鼓励引导制造业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债券、科创票据、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创新品种。对成功发行债券融资的制造业企业,募集资金用于绿色发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领域,推荐申请省级政策支持。

  (八)鼓励企业上市和股权融资。持续打造上市工作品牌,鼓励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通过首发、增发、配股以及在“新三板”、武汉股交中心定向增发等渠道,进行多层次股权融资。按照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相关政策,根据制造业企业上市进度和上市募投净额等情形给予专项资金扶持。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实现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用好政府投资基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吸引各类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制造业企业。鼓励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人等创业投资主体,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创新型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九)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发挥融资租赁支持企业融资融物功能,为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扩建生产线等提供重大设备租赁服务。鼓励引导生产特定产品的制造业企业通过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租赁产业基金等方式,逐步发展大型设备、公用设施、生产线等领域的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支持融资租赁机构在荆拓展业务,推动其与制造业企业精准对接。引导制造业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购置急需的高端生产设备,开展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盘活经营性固定资产。

  四、创新制造业金融产品服务

  (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引导银行机构加强与制造业产业链核心大中型企业、配套服务小微企业以及专业物流仓储公司合作,开展贸易融资和存货、订单、仓单、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贷款业务,综合运用贷款、票据承兑、保理等业务模式,推广围绕产业核心企业、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组织银行机构强化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对接,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资金、信用等优势,提供票据融资、专项信贷产品等创新型金融产品服务,着力解决产业链供应商、经销商和终端客户融资需求。

  (十一)发展产权质押类融资。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引导银行机构增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提高普及度和惠益面。鼓励银行机构对制造业企业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与有形资产进行打包组合质押融资,提高融资额度。探索组建知识产权共保体,发挥知识产权保险拓宽融资渠道、提供风险保障作用。鼓励银行机构与融资担保、保险等机构开展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合作,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产权质押物范围,稳步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质押融资等创新产品增量扩面,积极探索地理标志等产权质押品。

  (十二)推广创新融资服务模式。鼓励银行机构对初创期重大制造业项目采用联合授信方式予以融资支持,在满足项目建设发展需求同时,降低单一机构风险。对融资来源复杂、有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鼓励联合授信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帮助企业缩短融资链条,优化融资结构。鼓励金融机构基于科创企业成长周期前移金融服务,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提供“小股权+大债权”投贷联动支持,增加科创企业金融供给总量。

  (十三)支持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强化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外汇政策的传导与实施,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与制造业企业,参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便利化试点。充分利用跨境区块链服务平台,拓展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发挥银行机构主渠道作用,服务制造业外贸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降低交易成本,防范汇率风险和其他外部风险。开展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专项扶持,鼓励银行机构增加外汇套保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推进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企业。

  五、优化制造业金融发展环境

  (十四)强化专项政策支持。完善贷款贴息、担保奖补、上市扶持、创投奖励及风险补偿等财政支持政策,撬动银行机构、保险机构、融资担保、创投机构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制造业贷款、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等指标的监测督导,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开展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定期发布金融支持制造业企业的政策措施、金融产品、典型案例,提升政策实施效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十五)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依托荆州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纳税、社保、公积金、进出口、水电气、不动产、司法、知识产权等信用信息数据的归集和共享应用。加快提升制造业企业平台注册授权覆盖面,支持金融机构对制造业企业信用评价,开发具有制造业企业特色的线上金融产品。完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推进“以信促融”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对诚信企业实行贷款倾斜和利率优惠,依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行为。

  (十六)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强对重点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制造业核心企业的运营监测,提升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处置能力。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突出、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存在暂时性融资困难,且企业脱困意愿强烈的制造业企业,用好民营企业会诊帮扶、危困企业全流程破产保护等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协调组建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稳妥化解企业债务风险。支持暂时性融资困难制造业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兼并重组、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开展自救。对丧失救助价值的企业,依法稳妥处置,及时隔离风险传染,防止发生连锁反应。健全企业律师、公证顾问、仲裁等制度机制,提供合规审查、金融仲裁、金融赋强公证等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在防范金融风险、快速实现债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3年6月20日        

编辑: 袁超伟

相关新闻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