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罗中平:发挥民营企业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作用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13-01-08

  罗中平:发挥民营企业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作用

  发言人:荆州市政协常委、荆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 罗中平

  一、民营企业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的现实作用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企业家的生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涌现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活跃在我国城乡各行各业,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带头人,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农业企业发展创造了先机,农业企业家群体也应运而生,创造了福娃、白云边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农业传统意义的发展,主要来源于微观主体农民和分散的农户,实质上并不具备市场农业下农业创新的能力和条件。事实告诉我们,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业的创新是由农业企业家来推动。他们勇于技术创新,并在市场竞争压力和追逐利润动力下,打破组织惯性和制度刚性实现制度创新,使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和成长,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这实际上是将创新主体赋予了富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因此,农业现代化需要企业家,而农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农业企业家群体形成的根本路径。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在现实中由于农业产业链短而细,流通环节损失大,产业效益低下。此外,在现实中推进的农业产业化,由于各环节力量不均衡,尤其是农业生产作为再生产的起点最为弱小,客观上造成利益不均衡,最终难以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农业民营企业在生成与发展壮大中,依据市场力量,可以做深、做强、做稳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综合效益的稳定提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据统计显示,目前农民在民营企业的打工收入是其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48%,家庭经营收入仅为24%。前者为后者的两倍,农业收入对总收入的贡献率急剧下降,非农收入的贡献率有了大幅增加,而非农收入主要是农民的打工收入。

  (三)民营企业已成为转移城乡劳动力,实现城乡充分就业,提高农民现代性的有效载体。当前“三农”问题最大难点就在于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城乡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城乡差距的日益扩大。如果抛开道德、社会公正等因素,单从经济增长来看,城乡差距扩大已成为当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其中人力成本制约就是一个主要因素。人力成本制约是由于大量人口滞留在经济落后的农村,使劳动者整体素质长期难以提高,一方面大量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中最急需的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的中间层次的劳动者供给不足,而民营企业承担着接纳和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任。据统计,目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早就远远超过国有企业的在岗职工人数。

  (四)民营企业促进了城乡资源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性要素的引入。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从体制上、政策上创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方面,民营企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民营企业在合理配置城乡资源方面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加快推进小城镇的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农民就业、建设新型社区的能量愈日俱增。

  (五)民营企业的发展打造和重塑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新的微观主体。民营企业的发展经过独资形式和“家族企业”形式的过渡,将走向“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特点的企业形态和财产组织形式,成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最基本的微观基础。而在农村由于农业民营企业产权清晰且具有占有权的排他性,体现了自有资本与自我雇佣相结合,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以及所有者权益、经营者利润和劳动者工资三位一体,社会为之付出的外部监督成本很低。而作为企业经营者,他们会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收益。因此,民营企业比起农户经营更能积累起足够的剩余资本进行农业的再投资。而企业的成长壮大又为农业产业链的延长提供组织保障,更利于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从而极大地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农业内部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解决农村失业问题。因此,民营企业将是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当下和今后最主要的微观主体。

  

  二、加快民营企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

  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是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强烈需要,有其深刻的必然性。而从现实实践效果来看,也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在我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如市场准入、税费负担重、融资困难、劳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民营企业的大发展。抓住新机遇,实现新飞跃,是时代赋予各级政府和民营经济的新使命。因此,必须审时度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再创发展新优势。

  (一)市场准入问题。当前,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仍然存在若干“禁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此,应开放投资领域,并鼓励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行投资和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等。

  (二)融资困难问题。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现有的信用担保服务机构也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大的担保需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担保难的现象。于是不少民营中小企业被迫把地下钱庄、拖欠贷款等非正式融资渠道、非正规融资手段作为补充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此外,民营企业也不能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技术改造贴息贷款等财政优惠政策。由于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限制了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三)管理模式问题。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家族制企业。在企业创业初期与其它企业组织形式相比,家族制企业在资本筹集、管理效率和监督成本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家族制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家族制企业中原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些积极因素逐步转变为消极因素,由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产生的宗法性和封闭性特征,极大地制约着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企业文化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经营哲学深受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实行家长制管理;企业精神模糊,企业目标单一。私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已势在必行。

  (四)劳资关系问题。在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中,劳资关系还需进一步规范,员工利益得不到保护,劳动条件差,工作坏境恶劣,拖欠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工人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一旦劳资矛盾激化不仅影响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危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工人劳动保障还需进一步制度化。

  (五)实现服务创新问题。当前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政策环境的保障问题。矛盾的解决要靠政府有关部门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职能,要真正树立和营建“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重商亲商文化理念和氛围,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其做好保障服务工作。

  抓住新机遇,实现新飞跃。只要我们真心谋事、用心干事,必将推动民营企业迎来更大的发展,让民营企业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