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州大学生就餐调查:浪费减少“光盘”行动尚待努力

来源: 荆州日报 2013-03-07

  粒粒皆辛苦,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一经发起就迅速在全社会风行,日前,教育部发出“节俭令”,将“光盘”之风吹向学校食堂,要求加强食堂管理,制定文明用餐规范,大力倡导吃完所购食物,不留剩饭剩菜。

  事实上,一粒米、一度电、一页纸,节约应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为此,记者走访调查我市部分高校食堂,探查我市高校食堂师生“光盘”情况。

  现象:“光盘”率50%至60%

  11时50分,下课铃声沸腾了安静的校园,长江大学东区一食堂内,三三两两的学生鱼贯而入,来到食堂吃午饭。

  “有的学生把不喜欢吃的青椒、洋葱配菜挑出来,剩下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食堂收残处的严凤香指着一个还剩一小块米饭和一些青椒的餐盘说。她在食堂工作了10多年,看着一些学生倒掉吃剩下的饭菜,就觉得心疼。

  长江大学东校区一食堂可同时容纳近2000人用餐,记者在该食堂收残处观察了约100名学生,他们将餐盘送回收残处时,剩下三分之一的有近10人,剩下一半的有3、4人,大多数学生的餐盘里只剩下些米饭和菜汤。

  12时30分时,学生就餐高峰期已过,收残处近60厘米的泔水桶装了大半,还有一个空着没有用。严凤香熟练地收拾着餐盘,问及有多少学生能做到“光盘”,她想了下说:“有50%至60%左右,比以前好很多。”

  学生:不会刻意“光盘”

  “珍惜粮食,浪费可耻。”“珍惜每一粒粮食!”在高校食堂,类似告诫学生珍惜食物,减少浪费的标语随处可见,但又能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把这些警示语内化于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中?记者随机采访部分学生,大多数承认把饭倒掉会觉得不好意思,却不会刻意做到“光盘”。

  “不太现实,坚持一两个星期还成,但时间长了就不行了,周围的人都是把吃不完的饭菜倒掉,大氛围都是这样,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一位姓韩的男生表示,自己不会刻意“光盘”,每次吃饭也会剩一些碗底。

  “有时候胃口不好,或者过早太晚,中午会剩下那也没办法。”这位叫詹聪的男生称,自己每次吃饭都是吃多少就买多少,一般剩不了,但问及他会不会刻意“光盘”,他却摇头说:“没必要。”

  相较于男生,女生不“光盘”的原因则显得更理直气壮,“吃多了怕胖,也撑的不舒服,总不能把自己撑坏了吧。”一位张同学说。

  食堂:浪费现象明显好转

  3月5日中午12时20分,在长江大学东区二食堂,记者看到收残处的两个泔水桶,经过早上和中午,其中一个已经装了大半桶,在食堂工作5年的肖女士说:“这要是前2年,这两个桶早就装满了,现在一天最多就装2桶。”

  长江大学后勤集团饮食中心办公室董姓工作人员说:“近几年,学生的自觉意识逐渐增强,一般都是吃多少就买多少,而且食堂也一直可以购买半份菜,米饭也可以0.2元、0.3元这样打,食堂的浪费情况较以往有明显的好转。以食堂收残处的泔水桶为例,一个泔水桶能装近100公斤,现在一个食堂一天能产生100多公斤的”剩量“,同以前比已经是减半了。”

  同样,在该校另一食堂工作的陈师傅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今年比往年要好的多了,泔水桶一天就收一桶,以往都是翻倍的。”

  思考:供餐模式决定浪费量

  “出现饭菜浪费现象,一部分是因为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生活费充足,吃饭的时候花样多,控制不住就买多了。还有大部分原因则是因为饭菜不合学生口味,认为食堂的饭难吃,吃几口就倒掉。”长江大学后勤集团饮食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董某告诉记者。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就算每个学生都残留个“碗底”,总量还是很庞大,高校食堂要如何实现“光盘”,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中午12时10分,贺琳来到长江大学东区一食堂的自助餐区吃饭,她拿着餐盘在菜品区选了4个菜,端去计量称重处刷卡。“我很少来食堂吃饭,去食堂都会来吃自助餐,这里的品种多,味道较好,我基本都能吃完。”贺琳说。

  在自选餐区的收残处,大部分回收的餐盘可以称的上“精光”,收残处的职工彭正德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辟出自选餐区后,就餐的学生很少浪费,‘光盘’的估摸着有七八成。”记者也通过对比发现,自选餐区的饭菜“剩量”比普通餐区要减少近一半。

  容易控制量,饭菜比较合口味,学生的餐盘剩余就有了明显减少,这也与学校后勤集团分析出的浪费原因相对应。因此,高校食堂要实现“光盘”,不光需要学校加强节约意识的教育,还应不断改善食堂自身的经营管理,改变食堂的供餐模式,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套餐,减少学生“被浪费”。(记者黄艳)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