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辛弃疾两任江陵知府 《西江月》或是在荆州所作

来源: 江汉商报 2014-09-13
 
 

  辛弃疾,比陆游小15岁,比朱熹小10岁,比张栻小7岁,比岳飞晚37岁,比陆九渊小1岁。

  辛弃疾生于1140年,逝于1207年,享年68岁,陆游85岁,朱熹70岁,张栻48岁,岳飞39岁,陆九渊54岁。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是爱国诗人,朱熹是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张栻是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岳麓书院、“湖湘”学派奠基人,岳飞是一代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陆九渊与朱熹比肩,史称“朱陆”,是哲学家思想家、文化教育家,是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祖创始人,其主张“吾心即是宇宙”。

  这些文武志士或互有联系、交集、影响,或多与荆州有系。

  辛弃疾两任江陵知府,一次是37岁时,一次是暮年67时,共达3年左右。

  陆游的母亲是江陵人,其母是宋神宗江陵籍宰相唐介的孙女,陆游对外祖的故乡荆州倾注了太多情感、时光,留下了太多足迹、诗篇,《江陵道中作》、《大寒出江陵西门》、《将离江陵》……(《陆游在荆州》稍后待续)。张栻任江陵知府,张栻还是唐玄宗李隆基时谪贬荆州的宰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十四代孙。

  陆九渊1191年出知荆门军(辖今荆门、当阳)。每开讲席,学者群集。一年多后的寒冬病逝于荆门任上,襄阳、荆门是当时南宋边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今荆门象山大道、象山公园、象山中学……就是对其名号的纪念。

  楚天寥廓

  光绪版《荆州府志》卷三十八名宦载:辛弃疾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见于《湖北通史》。

  记者据此广泛查阅,略微呈现了辛弃疾在荆州的丝丝缕缕。

  辛弃疾是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淳熙三年(1176)秋冬之交,辛弃疾为京西路(襄阳)转运判官。次年春,辛弃疾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省级领导),创置“飞虎”军。当时湖北治安混乱,地方官员束手无策,辛弃疾在湖北铁腕治盗,乱世重典,“得贼辄杀,不复穷究”。

  有一次,一名盗牛贼被抓,此人会被流放江州,但在辛弃疾掀起的“严打”浪潮中,负责这桩案的官吏准备把人扔到河里淹死。曹县令听到后,到辛弃疾那里去进谏,辛弃疾最后让手下按照当时法律规定处理,偷牛贼总算是拣回一条小命。

  辛弃疾这种铁腕也被指责为“黑打”,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湖北境内很快就“奸盗屏迹”,百姓拍手称快。不过,不久他就啃了一块硬骨头。冬季,江陵驻军中的统制官率逢原横行霸道,纵容其部殴打当地百姓,辛弃疾发现是军方的错,于是,希望率逢原处理这些士兵。率逢原哪里肯买账。偏偏辛弃疾是个“刚拙自信”的人,辛弃疾上疏论奏此事,朝廷赏识辛弃疾的宰相叶衡已被免职,而率逢原后台比他硬,虽然错的是率,但最后以帅守与驻军不能协同为由,各打五十大板,率逢原降职,辛弃疾调离江陵,改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1178年下半年,辛弃疾又被调任湖北转运副使。

  其后,辛弃疾曾三度遭弹劾,归隐江西家中18年。1206年秋,67岁的辛弃疾进龙图阁待制、派知江陵府,改授兵部侍郎、枢密院要职,因年老多病,均辞免,于1207年重阳节次日忧愤去世。

  淳熙四年(1177)五月二十九日,以魏王恺为永兴、成德军节度使、雍州牧、判明州如故。辛弃疾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八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作者范成大罢蜀帅,离开成都下江陵,辛弃疾邀范成大同游渚宫。范成大诗作保留了此次游历和感慨。

  ◎《荆渚堤上》

  原田何莓莓,野水乱平楚。大堤少人行,谁与艺稷黍?

  独木且百岁,肮脏立水浒。当年识兵烬,见赦几樵斧?

  摩挲欲问讯,恨汝不能语。薄暮有底忙?沙头听鸣橹。

  ◎《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

  千峰万峰巴峡里,不信人间有平地。渚宫回望水连天,却疑平地元无山。

  山川相迎复相送,转头变灭都如梦。归程万里今三千,几梦即到石湖边。

  ◎《潺陵》

  舟横攸河水,马滑潺陵道。百里无鉏犁,闲田生春草。

  春草亦已瘦,栖栖晚花少。落日见行人,愁烟没孤鸟。

  老翁雪髯鬓,生长识群盗。归来四十年,墟里迹如扫。

  莫讶土毛稀,须知人力槁。生聚何当复,兹事恐终老。

  人言古战场,疮痍猝难疗。谁使到此极?天科吾请祷。

  辛弃疾荆州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的词章以豪放著称,田园风之“稻花香”,也别致清新。“稻花香”有人认为是在江西上饶所作,那里有黄沙书院,常常来往于黄沙道中。有人认为是在鱼米之乡荆州所作,宜昌“稻花香”酒业因此而取名。

  ◎《沁园春》(送赵江陵东归,再用前韵)

  伫立潇湘,黄鹄高飞,望君不来。被东风吹堕,西江对语,急呼斗酒,旋拂征埃。却怪英姿,有如君者,犹欠封侯万里哉。空赢得,道江南佳句,只有方回。

  锦帆画舫行斋。怅雪浪沾天江影开。记我行南浦,送君折柳,君逢驿使,为我攀梅。落帽山前,呼鹰台下,人道花须满县栽。都休问,看云霄高处,鹏翼徘徊。

  ◎《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千古名词就是辛弃疾任湖北安抚使时写的。

  全篇用比兴手法,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上阕写暮春时节,几番风雨,落红无数,暗喻南宋朝廷衰败的政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壮志不得实现的感慨。下阕用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抒写自己遭受投降派排挤、嫉恨的愤懑,也流露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辛弃疾因与率某的过节被调离,当然是无比的郁闷和失望。辛弃疾逝后,有一副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人际

  淳熙五年末,辛弃疾与张栻在湖北有短暂共事,但尚未找到辛弃疾与张栻交往的记载。

  早在1162年,22岁的承务郎辛弃疾抵建康后曾以分兵攻金人之策献于宰相张浚,未被采纳。1163年张浚北伐大败于金军,被排挤出局。辛弃疾1164年却上书《美芹十论》,替张浚说话。张浚是抗金主战派,张栻是张浚的长子。岳飞是张浚的部下。张浚是岳飞的伯乐之一。

  淳熙五年(1178)春,辛弃疾召为大理少卿出任湖北路转运副使。六月,张栻因治理静江有功以经略安抚广南西路兼静江知府身份除秘阁修撰改知江陵兼荆湖北路转运副使。闰六月十二日,皇子魏王自荆南集庆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行江陵尹判明州,改成德彰信军节度使行荆州牧。秋,辛弃疾出为湖北转运副使,张栻以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十一月,赵雄为右丞相,王淮为枢密使。淳熙六年(1179)春,辛弃疾改任湖南转运副使。淳熙七年(1180)二月初二日,张栻病卒于江陵府署。江陵人项世安(1129-1208)作《挽荆南师张左司(张栻)诗》。二月,魏王赵恺薨。当月,江陵府沙市发生大火,烧毁几千家,还蔓延到江上的船舰上,烧死很多人。

  淳熙十四年(1187),赵雄出任江陵安抚使。

  淳熙十五年(1188)五月,大雨连旬,荆江溢,冲走民舍3000余家。城多溃圮,安抚使赵雄奏请修筑,为砖城二十一里。

  辛弃疾与张栻少有交往的记载,或与当时处于不同政治势力有关。其后,张栻好友朱熹与辛弃疾有交往。

  据有关文章记载:淳熙五年(1178),为吕祖谦老乡、老友的陈亮给孝宗上书并获得赵雄等接见,时辛弃疾为大理寺少卿。

  1180年前后,朱熹和辛弃疾在江西做同僚时相识,时辛弃疾是江西安抚使兼知隆兴府,朱熹是其手下的南康军知军。辛弃疾推崇朱熹“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但有一次,辛弃疾为自己盖房,用安抚使府的官船前往淮北前线贩运牛皮,行至南康境内,被朱熹依法查扣、充公。辛弃疾派人交涉,但朱熹未给面子。辛弃疾在被王蔺以“杀人如草芥,花钱如泥沙”的罪名参弹罢官后,请朱熹给新宅题辞,朱熹题“克己复礼”、“夙兴夜寐”八个字,告诫他要道德自律。

  1181年吕祖谦病逝。1187年十月,宋高宗赵构病故。时有风闻朱熹将被重新启用。陈亮邀两人去鹅湖会面,辛弃疾时在鹅湖附近新修房子,在那里既就辛弃疾的方便,又可使朱熹故地重游,朱熹开始答应了这个邀请,但终没来。淳熙十六年(1188)冬天,陈亮自家乡永康出发,沿浙赣道直赴信州,在信州见辛弃疾,两人数日之后,便南下到靠近福建的紫溪去等朱熹,但朱熹没来。

  朱熹后来致信陈亮,自己不愿参与政事,只想在山里过着读书隐居的日子。时朝中周必大要当宰相,王蔺要任枢密使,这两个人都是辛弃疾的政治对头,就是王蔺出手将辛弃疾弹赅落职的,但这两个人与朱熹的关系却很好,外界称他们同为“道学”一党。朱熹是担心自己再与辛弃疾搅在一起,引起周、王的误会,所以,借故不来。宋庆元年(1200),朱熹在武夷山考亭精舍病逝,其时,朱熹的学说已被宣布为“伪学”,在当权者韩侂胄一派的压力下,许多朱熹的门人弟子不敢前往吊唁,而被朱熹“断过财路”的辛弃疾却前往哭祭:“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辛弃疾有抱负但未能升官,与缺少政治势力提携有关。辛弃疾有抱负,但不得志、未能升官,或与没有伯乐有关。或一度有魏王恺提携,但魏王恺早卒。孝宗、光宗朝时四川、福建人为主的政治势力一直主导,到韩侂胄得势及四川势力失势前,使其再无好的机遇,尽管期间多次讨好朱熹。

  张浚、岳飞在北宋末南宋初抗金时一文一武先后崛起。

  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康王赵构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岳飞(1103-1142)前军统制刘浩部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速赶往东京(今开封),解京师之围,岳飞奉命带领三百铁骑,前往李固渡侦察,与金兵相遇发生战斗,大败金兵,跟随刘浩解了东京之围。

  靖康末(1127年初)张邦昌称帝,号“大楚”。张浚(1097-1164)逃,建炎元年(1127)五月赵构即位前夕,张浚投奔,参与登基仪式,任枢密院编修官。岳飞上书建言,宋高宗以越职为由将岳飞罢官,后岳飞北上,充中军统领。北上抗金,岳飞复归宗泽。宗泽死后,岳飞官复原职。

  绍兴五年(1135)二月,张浚升任右相兼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岳飞为湖北、襄阳招讨使。上赐浚书,浚遂奏遣岳飞屯荆、襄以图中原。绍兴七年(1137),刘光世部将郦琼叛降伪齐,张浚因而罢相,次年职务被秦桧取代。张浚因淮西兵变落职、岳飞因淮西战役失败落头。1140年,岳家军大败金兀术收复中原大部。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岳飞被赐死。

  

 

  解读辛弃疾

  我们对辛弃疾的了解多半局限于文学上,他的词雄奇刚健而不失深婉雅丽,与苏轼堪称伯仲之间,也许因为他文学上的光辉太耀眼,很多人因此都忽略了他在南宋政治、军事上的杰出作为。

  辛弃疾的一生波澜壮阔。靖康之变后,父亲辛文郁被害,母亲忧伤去世。辛弃疾身负家仇国恨决意为父母报仇,放弃在金国当汉奸的仕途,南下投宋。辛弃疾与主和派官僚作了不妥协的斗争,鼓励朝廷北伐中原。

  辛弃疾是血性男儿,他人降金,辛弃疾智闯军营,擒归汉奸,名气大振。洪迈后来在《稼轩记》中有传。

  辛弃疾身材魁梧,文武兼精。在湖北创立了威武的“荆南神劲”“飞虎军”。招兵买马是准奏了的,结果还是被告发了,理由是开销大。还说他借机敛财,孝宗降御前金牌勒令其停止,他把金牌给藏起来了,还责令手下加紧进度……

  到江陵前,辛弃疾曾受命平定江南“茶寇”,辛弃疾不辱使命,皇帝高兴呀,还没来得及加封呢,他就向朝廷进《论盗贼札子》,陈列苛捐杂税“官逼民反”的事实,为民请命。

  任江西隆兴府遭严重旱灾后,弃疾以雷霆万钧的手段打击米商囤积居奇,并从外地采购大批粮食打压当地居高不下的粮价,终于渡过了灾情。

  辛弃疾不仅善兵道,还懂经济。其北伐策略,后来被他好友朱熹记在了自己的著作中。纸币“会子”贬值,宋孝宗束手无策,辛弃疾呈《论行用会子疏》,主张朝廷重会子,但必须控制发行量,打击不法行为,逐渐使“会子”成为重信誉不贬值的货币,宋孝宗实施后,果然见到了效果,对辛弃疾更是赞赏有佳。

  辛弃疾永远那样心忧天下。1193年,54岁的辛弃疾被光宗召见,他又上《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就长江上游的军事防御提意见,结局也是尴尬。

  辛弃疾在削职期间,迷上庄园农耕,造墅修书。退隐带湖,鹅湖雅会,成为词坛千古佳话。辛弃疾当即完成《破阵子》一词,追忆往昔峥嵘岁月。49岁时,其第一本词集《稼轩词甲集》才印行。

  辛弃疾尽忠职守,办事决断,非常出色,却暗中遭到嫉妒,毒箭四射。其实是办事决断与无为而安两种对立心态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辛弃疾也曾因“别墅”被谏官弹劾,削职为民。1205年辛弃疾再次被弹劾时,以“好色贪财,淫刑聚敛”的罪名被革职。

  辛弃疾为什么和岳飞一样壮志难酬?今人有人说原来他不识时务,清高自傲,不懂官场“潜规则”,不会争取领导。

  据说辛弃疾弥留之际的遗言是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有载。

  英雄总是孤独地站在风口浪尖。

  淳熙八年的冬天,辛弃疾在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再次被弹劾罢官,在被罢官之前,辛弃疾对朝中那些嫉妒的同僚即有防范。比如在两年前,他在呈奏宋孝宗的《论盗贼札子》中写到:“臣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辛弃疾也采取一些避祸的措举,买地建房,以便隐忍。也在江西隐居的洪迈等人,常来做客,诗酒唱和。

  宋宁宗刚上台不久,也想有所作为。起用老臣,备战北伐。

  辛弃疾64岁时,离别了瓢泉旧居,心中怀着为恢复故土鞠躬尽瘁的渴望,出任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改革食盐专卖法,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年冬天,金国因为旱灾,加上农民起义,政局动荡,给宋朝北伐之机。辛弃疾在厉兵秣马之际,偶尔登高远眺,常去北固亭,每次都让他心潮澎湃: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壮怀激烈之余,仍有不少的忧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希望与叹惋杂糅,伤古与自信相间,虑忧交融,寄慨遥深,可见此时辛弃疾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辛弃疾离开了人世。神州何处,成了他心头永亘的哀伤。在那个苟且求安、颓靡懦弱的时代里,似乎一切有识之士有所作为的努力都注定了失败,辛弃疾一生的悲剧,也正是南宋王朝的悲剧。

  大宋之后无中华,明朝之后无华夏。

  宋代是一个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时代,它在经济、文化、科技上都创造了光辉的成就,达到了古典中国前所未有的高度,堪称是同时期东亚地区的超级大国。

  欧美历史学家对宋代往往不吝溢美之辞,我们后代中国人对宋朝往往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明显,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其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曾担任亚洲研究协会主席的美国学者罗兹.墨菲称宋代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在他的著作《亚洲史》中这样评价宋代:“在许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那为什么我们没有走向持续复兴之路,却又在黑暗中摸索了八百年呢?是什么力量打断了这个繁荣之路,是外来因素如两次野蛮人的入侵改变了我们的文明基因,还是我们华夏文明自身的一些固有缺陷使得我们没有办法顺利转型?

  野蛮人入侵对华夏中国肯定产生绝大的影响,不但经济大倒退,文化跌入低谷,普通人不但精神陷于愚昧和迷信之中,而且更加奴性、民族精神不断萎缩,不复为昂扬进取的汉唐,甚至是宋人。

  就宋代而言,它自身的缺陷使得它不能把超强的经济力和人力有效转化为军力,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古代世界没有最终成功保卫自己的文明延续下去,确实令无数后人扼腕叹息。

  今天,《狼图腾》这样宣扬极端言论的图书也能在国内热卖,令人十分失望,德国评论者说:“《狼图腾》对我们德国人来说是法西斯主义。这本书让中国丢脸。”

  辛弃疾本来是一位具有经世之才的英雄豪杰,却被框定为词人。为什么屡次遭到讪谗诽谤而不得大用?富国为何不等于强兵,北伐为何屡次失败?他作了无数优美的歌词,都在什么样的心境和环境下写出的?辛弃疾充满了激情和斗志,不管在多么困难的情形下都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拥有顽强的意志,天才的才情,虽然被传统的儒学和文化束缚,却拥有无比的反抗和战斗精神。他与异族战斗,与同僚战斗,与自己战斗,以及与人类的一些劣根性战斗!(文/楚望)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