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产业兴旺——荆州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观察

来源: 湖北日报 2018-04-26

  图为:石首市团山寺镇六虎山生态茶园

  白鲢鱼,以前没什么市场,如今却成了抢手货。“前几年养白鲢主要是喂甲鱼和螃蟹,价格很低,1.6元一公斤都不好卖。”4月20日,洪湖市万全镇万电村肖大爷说,“现在不同了,每公斤可以卖到4.8元,不愁销路,有多少卖多少。”

  为何不受待见的白鲢鱼突然俏了起来?原来,洪湖市新宏业食品有限公司进军淡水鱼糜行业后,对白鲢鱼需求大增,每年采购量达5万吨,把洪湖乃至全国的白鲢鱼市场都带动了。

  正是在鱼糜产业的带动下,肖大爷的年收入一下子增加了2倍。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才有奔头。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可谓重中之重。荆州将紧紧围绕自身特点,发力优势特色产业,特别是大力推进“双水双绿”种养体系,在乡村产业振兴上作示范。

  图为:公安县群众在葡萄架下听说鼓子

  图为:洪湖市新宏业水产车间

  “双水双绿”大产业助力农民致富农村繁荣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农业人口达400万人,资源丰富,基础雄厚,是当之无愧的农业大市。

  荆州市委书记杨智说,在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中,荆州理应当仁不让、勇立排头,只能高分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是荆州的主修课、必答题、大文章。

  荆州市市长崔永辉说,荆州必须千方百计答好乡村振兴时代命题,切实把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真正转化为农民朋友的现实收益。

  作为水产大市,“双水双绿”成为助推产业兴旺,助力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重要抓手。

  “双水双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提出,其内涵是倡导绿色发展,种植绿色水稻,养殖绿色水产。

  3月29日,全国首个“双水双绿”研究院在华中农业大学成立。张启发介绍,研究院的建立是促进学科发展、推动学科走向产业化的重要一步,以“稻虾”养殖、“稻蛙”养殖等模式实现不打农药、少施化肥的目标。

  在监利县农村,这样的想法已经变为现实。近年来“米业老大”福娃集团开始涉足小龙虾,大做水稻、水产“双水”文章。在虾稻共作现代农业示范区,方正的稻田里灌满了水,宽阔如湖。

  南枕长江、东襟洪湖的监利,水资源丰富,是全国闻名的水稻大县和水产大县。依托当地资源优势转型,福娃走出了一步妙棋。这几年小龙虾行情好,3万亩虾稻共作种养基地,年产值高达1.5亿元。

  小龙虾季还未火热,位于新沟镇的福娃集团龙庆湖小龙虾交易中心已是一派忙碌,养殖户等待着“验收”虾子,经销商们则期待着早点发货。

  有的地方小龙虾吃的是味道,有的地方吃的是名气,龙庆湖牌小龙虾吃的则是生态和健康。“这里的小龙虾肥美、干净,进购的每一批小龙虾基本不用再清捡,就能直接发给客户。”重庆经销商陈东月说。

  秘诀在于,一块田里,水稻产品和水产产品互利共生,相互制约。想养虾,种水稻就不能撒化肥、喷农药,必须维持适合小龙虾生长的生态环境。生态种养结合模式下,虾与稻和谐共生,以种促养,以养促种,提升品质和价格,实现增产增收。

  发展虾稻共作生态种养,催生出一批职业农民,成为增收主力军。在新沟镇,60岁的张军是稻虾共作种养基地的养虾农工。4年前,老张将自家的10亩田流转给福娃集团,并在基地就业上岗。“以前10亩田种水稻,一年下来最多2万元,如今,在基地每月领工资,加上土地流转费,年收入六七万元,是过去的3倍。”

  产业兴旺,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对农民致富、农村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7年,荆州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34万亩,其中稻虾连作面积223万亩,再生稻面积67万亩,均居全省第一,小龙虾产量29万吨,约占全省的45.9%、全国的26.8%。“双水双绿”,正展现出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业龙头大企业勇闯市场开辟新天地

  一根小小藕带,能做出多大产业?位于洪湖市万全镇的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回答了这个问题。

  水资源丰富的洪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淡水水产第一市(县)”。然而,由于鱼池长期鱼拱浪拍,还有多年的排滞物形成淤积,已成为制约养殖产量、诱发鱼病的主要因素,渔民增收成为难题。“养鱼不赚钱,华哥见的世面大,带着我们像哪么搞一下……”几年前,峰口镇唐咀村村民白水林碰到在外创业成功的赵道华,脱口而出。

  赵道华默默深入市场调查,反复分析本地资源优势,终于找到了“藕带-鱼”综合种养模式。他认为,藕带绿色环保,人们解决温饱后追求的是健康,市场空间巨大。老鱼池淤积深,鱼类排滞物等有机含量高,这些不利于养殖的因素却是藕带生长的优越环境。在种植藕带基础上适当套养草鱼、鲫鱼、泥鳅等,可谓一举多得。

  2011年,华贵水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建起了3000亩“藕带-鱼”综合种养基地,先行试种“华贵1号”藕带,喜获成功,亩均单产600多公斤,收入在8000元以上,是传统养殖的3倍多。在联社的示范带动下,先后有2万多农户加入,面积近20万亩,并辐射到周边的监利、仙桃、公安等地。

  藕带生长季节性强、保鲜时间短,为避免鲜藕带集中上市供过于求导致货贱伤农,华贵水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社着手延长藕带产业链,组建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消化集中上市时的“过剩产能”。

  2012年6月,联合社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成功制作出填补市场空白的“洪湖农家”泡藕带系列,由推广藕带新品种种植的“原始带动”,升级为藕带新品深加工的“产业带动”。

  目前,华贵在洪湖市建起了占地近200亩的工业园,引进进口藕带深加工生产线4条,1200多名乡亲转眼变成了职业工人。今年,华贵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直接带动周边农民增收1.5亿元。

  同在洪湖的新宏业食品有限公司,依托洪湖丰富优质的水产品资源实现转型后,已发展为全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核心企业之一,淡水鱼糜行业龙头企业。如今,他们年消化白鲢鱼原料5万吨,小龙虾原料约2.5万吨,年销售收入6.2亿元,创造了2700余个工作岗位,带动农户增收8000多万元。

  在荆州农村,正是一批像华贵、新宏业、福娃、两湖绿谷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勇闯市场开辟新天地,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图为:监利县福娃生态农业基地

  “国字号”大平台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

  2月28日,对荆州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经国务院批准,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字号”。这是华中唯一、全国第三个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一个农业高科聚集的“中国绿谷”呼之欲出。

  江汉平原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天下粮仓,如今,这片“南方黑土地”,正蜕变为一片以农业为特色、以绿色为底色、以科技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热土。

  近年来,荆州高新区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动力、现代产业为支撑、综合园区为载体,不断汇集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不断集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农业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农业创新,科技是保障。

  依托长江大学实验实训中心共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采用国际先进的“创业投资+企业孵化”的创新孵化模式,通过技术、管理、培训、融资等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广沃科技是一家农业大数据公司。如今,搭建荆州农业大数据库项目已进入尾声。“未来,我们希望普通农户能够通过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环境监测、精细化生产。”广沃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吸引了西部控股、众擎水产、荆州味道、云华农汇网等一批高新技术特色的中小型企业入驻。

  占地2000亩的长江大学农业科技创新园,可选育动植物新品种,集成组装和示范应用标准化、成套化农业种养技术,积极推广先进、成熟、实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湖北省水产产业研究院重点围绕食用鱼养殖技术、鱼类遗传育种工程技术、智能渔业技术等4个研究中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服务荆州乃至全省水产业发展。

  ……

  农业物联网、植物工厂、农光互补、无土栽培、循环养殖等先进绿色模式,在荆州高新区广泛应用。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食品加工,在园区内拔节生长。

  3月30日,国家级荆州高新区正式挂牌并启动建设。同日,江汉平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建,荆州又添一大农业科技引擎。“国字号”大平台磁力之下,农业高科企业和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不断聚集,必将为荆州乡村产业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双水双绿”种养体系全覆盖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监利为重点、以荆州为核心在全省大力实施“双水双绿”产业发展战略。初步规划到2020年,荆州全市“双水双绿”种养模式面积达到400万亩,其中虾稻面积350万亩。

  目前,围绕“双水双绿”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制定发展规划,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制定《荆州市“双水双绿”产业全域发展规划》。抓好示范建设,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一个万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地企业,培育一批参与全产业链建设的大型企业,带动全产业发展。

  制定产业标准,加快制定“双水双绿”产业质量标准和质量管控体系,积极争取“荆州小龙虾”建立国家标准。

  图为:江陵县三湖农场兴科合作社虾农捕虾

  图为:建设中的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

  小龙虾催生大产业

  荆州计划做大做强小龙虾,到2020年,实现小龙虾产业“4561”发展目标,即养殖面积达到400万亩,年产小龙虾50万吨,小龙虾综合产值达到600亿元,为农民增收100亿元以上。

  据了解,荆州将充分利用全市小龙虾特色资源优势,培育3至5家小龙虾加工上市企业;依托和支持荆州市小龙虾产业协会打造“荆州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坚持办好“荆楚味道荆州小龙虾节”。各县市区将加强本地小龙虾品牌建设,引导市场主体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主产县市区将建设3至5个全国知名的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优化传统流通渠道,按照以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主产县市区专业产地批发市场为重点,以乡镇收购分拣点为补充的布局,完善小龙虾市场流通体系。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