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从街道狭窄到风景秀丽 江陵县40年发展迎最美蜕变

来源: 荆州日报 2018-12-18

  40年前,江陵城区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街道狭窄、房屋低矮、基础设施极为薄弱。经过40年的建设,如今的江陵已经大变样。

  远眺江陵,冬阳之下,一轴多彩的城市画卷徐徐展开:城中央,风景秀丽的内荆河犹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城东工业园区、城北沿江产业园区、煤电港化聚集区内整齐的工业厂房连成片;蒙华铁路、荆州长江大桥建设,华电江陵发电厂建成发电,荆监一级公路、沙公高速、江北高速、潜石高速相继建成通车,使江陵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快车道,昭示着这座滨江新城的勃勃生机;城南,依水而建的生活小区环境雅致,新的城市版图正舒展胸怀,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1978年,郝穴镇绿量稀少。道路绿化仅西湖路两侧栽种了梧桐树,建设路、杨家路、花园路等道路皆为无树街。2012年以来,江陵县开展省级园林县城的创建活动,2013年底成功获得了“湖北省省级园林县城”称号,2017年启动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活动。

  近年来,依托堤、水、路、园、院等载体,运用绿环、绿廊、绿线等造景手法,采取规划建绿、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等一系列措施,坚持不懈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城区公共绿地的建设规模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绿地的类型、功能得到较大丰富,景观效果得以凸显,同时附属绿地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绿地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齐全、风格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景观。

  目前,县城区共有公园、广场、街头游园10多个,2018年计划新建街头游园4个,现已完工1个,正在建设3个。城区将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现城区道路总长60.3公里,道路绿化面积达32万平米,道路绿化普及率96%,道路绿地达标率86%,道路完好率达97%,林荫路推广率达到61%。城区已建成绿草如茵、林木葱茏、四季花香的园林式单位40个,达标率68%。2017年完成了城东工业园及沿江产业园绿化防护带隔离工程建设,防护林带总长度达到91公里,特别是江陵县境内长江防护林全长69.5公里,32万株水杉、意杨生长态势良好,成为独具防洪特色的绿色屏障。先后实施了内荆河5个段面共3.4公里河段水环境治理和景观改造,完成河底疏挖、河道护坡,及河道两侧宽度各20米的绿化带、园建建设,使内荆河的水活起来,水乡园林风格进一步彰显。

  截至目前,城区绿地率33%,绿化覆盖率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米。

  破茧成蝶绘制城市“画卷”

  1979年,江陵县城区仅有洪沙路、建设路、西湖路、花园路4条城镇道路。1995年,确定以江陵大道为轴心的新区建设格局,于1996年启动了江陵大道仙鹤路至县电力局段建设,1997年扩宽洪沙路弹簧厂至戈牙子桥段。1998年,采取政府投资和以地换路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江陵大道仙鹤路至沿江路、仙鹤路建设路至江陵大道、中兴路市场路至楚才路段的建设。2007年,又完成了东环路、龙渊路、中兴路西延、楚江大道配套。2011年的南环路和北环路的道路建设,使得县城的南北大门得以开启。

  近5年来,江陵先后投入5亿多元,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了6条中心城区主次干道的路面黑化、人行道铺装等工程。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总数已达18条,形成了北环路、建桥路、龙渊路、江陵大道、中兴路、建设路、西湖路、南环路等八横和楚江大道、荆江路、仙鹤路、沿河路、楚才路、沿江路等十纵的路网结构。

  江陵县城区历来炊事多为柴火、煤火。6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使用蜂窝煤,70年代初出现蜂窝节煤炉,直到1988年,开始推广普及使用液化气,2005年新的荆江液化气站,开始负责城区的液化气供应。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华润燃气通过县政府招商引资,走进了江陵县城区。2013年城区居民用上清洁便捷的天然气。全县燃气居民用户达12228户,工商业用户达102家,城区CNG加气站年供气量达到328万立方米,液化气年供气总量约1500吨。

  近年,江陵城区道路积水现象大幅度减少。1979年,郝穴镇(现江陵城区所在地)没有专门的排水管网,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区排水设施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近年来,城区将主干道的排水设施项目建设作为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部分与城市道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2011年,江陵大道东延、中段配套工程、楚才路、北环路及中兴路排水工程相继开启;2012年至2014年间,楚江大道、老城区、仙鹤路、龙港东路及西湖路污水管网工程相继建成。2016年以来,为达到雨污分流目标,完成了13条污水管网建设,中心城区排水管道长度145.77公里,2017年年底完成威德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作,污水年处理量598万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排水系统。

  1979年以前,郝穴镇居民用水主要是郝穴镇自来水厂供给,1996年11月,江陵区政府与香港其士集团公司商谈采用“BOT”方式兴建陆地水厂,陆地水厂总体设计规模为日生产量5万立方米,第一期建设规模为日生产量2万立方米,1999年1月陆地水厂建成,1999年3月试供水。2002年5月江陵县人民政府以2150万元的价格回购荆州其士给水有限公司,2007对自来水厂进行改制,售予中国水务集团,改制后的企业更名为江陵银龙水务有限公司。2017年启动水厂扩建,供水规模由2万吨/日增加到5万吨/日,服务人口约8万人,年均供水量约450万吨。

  住房变迁从蜗居到宜居

  房子在老百姓眼里是安宁、是幸福、是家……从平房到楼房,从筒子楼到一屋一厨,从大杂院到宽敞的小区,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十多平方米的斗室、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方米的居室,住房已成为40年来江陵人告别旧生活走进新时代的最好见证。

  解放后,郝穴镇住宅特点为“50年代小平房、60年代外长廊、70年代房套房、80年代单元房”。到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多数住的是平房、筒子楼,80年代后开始出现单元楼,90年代则是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如今高层建筑日渐增多,有的高楼已经超过60米。

  近几年新建的小区,配套越来越齐全,室内的设计也日益人性化:客厅的落地推拉门,将室外小区园林绿化尽收眼底;窗户是塑钢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性能都很好,还漂亮、节能。此外,大多数市民买房考虑到小区周围的环境,小区绿化、健身场所、学校、商场超市、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江陵自2008年启动住房保障工作以来,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和完善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等多种住房保障方式,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6129户,新建和改造住房面积76.95万平方米,惠及民众约1.5万人,住房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该县采取新建和回购方式,基本实现了“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全覆盖,使得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居梦得以实现。

  凝聚合力打造美丽乡村

  70年代,江陵县农村以“三大间”式样的砖瓦平房为主,三间红砖或青砖大瓦房成为农村住房建造的标准模式,直到80年代末期,随着部分农村村民外出务工或做生意,农民的生活开始得到改善,两层或三层的楼房开始出现。特别是2011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以来,全县住房条件发生有显著变化,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为5547户农村贫困家庭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

  2002年,郝穴镇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镇,同年,熊河镇被评为全省重点镇。2001年,熊河镇被评为全市小城镇建设“明星杯”乡镇,2003年,普济镇被评为全市小城镇建设“明星杯”乡镇,同年,普济镇被评为全市小城镇建设“明星杯”先进乡镇。积极创建省级宜居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目前,该县共6批次11个村庄荣获省“宜居村庄”称号。

  2015年,全县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年内完成收运体系建设,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模式有序运转,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全县共建垃圾压缩站9座,垃圾集并房197座,添置垃圾收集车23辆,配置垃圾斗360个,垃圾桶61140个,配备各类保洁人员552人。全县垃圾压缩后集中运至荆州集美公司进行焚烧发电处理,实现垃圾收集全覆盖,垃圾处理无害化率达到95%以上。

  40年,一段见证沧桑巨变的岁月。江陵,一座充满历史感的古城,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不断焕发新的韵味和光彩,书写着令人惊叹的奇迹。(通讯员陈年凤)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