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还在论资历?湖北可以“特殊评价”!

来源: 湖北发布 2023-04-21

  一个人的价值

  该如何评价?

  过去

  我国人才的选用标准

  看重学历、资历

  一些用人单位也对人才评价

  设置了学历、职称等“硬门槛”

  不同人才的价值

  用同一套指标体系来评判

  综合国力的竞争

  关键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竞争根本上又是制度的竞争

  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需要高素质人才

  这就必须

  让人才机制真正懂人才

  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

  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目标到2025年

  科创能级实现新跃升

  初步建成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到2035年

  科技实力大幅跃升

  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

  全面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4月19号

  湖北举行新闻发布会

  湖北省副省长邵新宇

  《实施意见》中的

  “实施科创能级提升行动”

  有关问题作介绍

  湖北省人社厅、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湖北省科技厅

  主要负责同志就相关问题

  答记者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谁不想引才后马上就能派上用场、取得成果?但也要看到,不是每个行业、领域的人才都能做到“短平快”产出。这考验着决策者和职能部门的判断眼光、取舍能力。湖北,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提出“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

  把对人才的尊重进行到底

  用心用情解决人才急难愁盼问题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湖北致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指导用人单位采取“一校一策”“一人一议”等灵活方式;支持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直接评定高级职称;对作出特殊贡献的人才,组织“特殊评审”,打破资历和台阶限制,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四大体制机制改革

  一切为了人才的发展

  一、着力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健全市场化引才机制。聚焦五大优势产业发展,建设高质量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对标全国一流,发展高端猎头服务产业。完善政策性引才机制。支持高校院所通过设置创新岗位、特设岗位、流动岗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指导用人单位采取“一校一策”“一人一议”等灵活方式,考核引进高端人才。帮助湖北实验室采取超常规措施,解决用人需求。强化项目化引才机制。重点实施“才聚荆楚”、“博聚楚天”和“技兴荆楚”三大工程,大规模留住引进大学生人才、博士后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二、着力健全人才评价机制

  实行分类评价。对不同的人才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扩大自主评价。在全面下放高校院所的自主评审权的基础上,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开展特殊评价。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直接评定高级职称;对作出特殊贡献的人才,组织“特殊评审”,打破资历和台阶限制,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三、着力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实施更加积极的工资政策。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放宽绩效工资总量调控,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对科研人员,鼓励实行年薪制、项目工资制和协议工资。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力度。

  四、着力健全人才服务机制

  进一步整合相关部门的人才服务事项,拓展“楚才卡”服务功能。常态化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活动、揭榜领题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办好湖北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举办博士后优秀科研成果推介。

 

  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实施三大工程

  汇聚人才第一资源

  一、实施“博聚楚天”工程,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扩大博士后聚集规模。超额实现博士后倍增计划。打造全链条资助体系。大幅增加资金投入,实施东湖博士后计划,遴选资助一批优秀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开展“五共活动”常态化开展“共襄荆彩”博士后揭榜领题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共创荆彩”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共建荆彩”博士后服务团基层行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共筑荆彩”博士后引才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共话荆彩”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

  二、实施“才聚荆楚”工程,壮大基础人才队伍

  对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毕业生,给企业和毕业生同时发放就业补贴。在优化服务上精准发力。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密集组织“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

  三、实施“技兴荆楚”工程,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聚焦制造业、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发展,整合培训资源,加大补贴力度,做到应培尽培。加强和改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加大技能人才激励力度。鼓励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加快推行“新八级工”等级序列支持重点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打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与职称贯通通道加大竞赛选才力度。着力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为引领,“湖北工匠杯”省级技能大赛为主体,省、市、县层层开展的技能竞赛体系。

  湖北科教资源优势明显,但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等相应问题,科教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针对先行区建设所释放出的新产业政策,湖北的高校如何应对?如何让毕业生和科研人员的发展方向,与先行区建设需求相匹配?

  人才培养灵活主动,应变尽变

  巩固发展既有科教优势

  人才队伍建设,从教育阶段开始谋划。发布会提出,进一步统筹高等教育和湖北产业规划布局,力争通过两到三年努力,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本科专业,淘汰一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更好地服务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具体如何实施?湖北坚持效果导向,建设学科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发布会提到,加快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建设学科建设动态调整机制,设立10亿元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专项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支持建设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按照“以目标定任务、以任务配资源、以绩效给奖补”的原则,在平台建设、奖项评选、资源投入等方面,对建设学科做好激励约束;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建立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健全高校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在省属高校层面,学科专业设置布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湖北大学

  在建设目标上,确定11所高校11个学科为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其中,4个重点建设学科、7个培育建设学科。力争到2025年至少2所省属高校学科能够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在建设机制上,建立“四项机制”,即:一流学科建设动态调整机制、议事协调机制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机制、在鄂部属高校与建设高校对口支持机制,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在建设任务上,强调“四个加快”,即:加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加快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加快产出重大科技成果。

  在投入保障上,省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同时,设立10亿元的一流学科建设专项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支持建设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湖北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根据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和高校专业设置实际情况,结合人才需求预测和人才培养周期,修订高校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适度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专业加强新设专业与现有相关专业和专业群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建设格局。

  二是加强建设基础学科专业。引导高校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完善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稳定投入机制,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三是创新发展服务重点产业学科专业。服务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和五大优势产业相关领域,引导高校新设专业和升级改造一批传统专业,增强应用学科专业响应市场需求能力,打造优势应用型学科专业群,构建“基础+应用”复合培养体系,培养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的高水平、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四是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探索建立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发展引导机制,推动跨学科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深化新工科建设,发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产业新业态相关专业,推进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新医科建设,布局建设智能医学、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等领域紧缺专业,推进医科与理、工、文科深度交叉融合。深化新农科建设,支持增设种业、农林智能装备、食品营养等领域紧缺专业,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交叉融合。深化新文科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科专业、文科与理工农医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

  五是建立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对重点企业、行业、产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和分析,强化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作用,结合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毕业生就业反馈、人才使用评价建立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第一志愿报考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转专业率、校内专业评估情况等,健全高校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湖北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重点围绕超高层闪存芯片、高端医学成像设备等32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真问题,产出真成果,做出真贡献,务求实效,宁缺毋滥……成立100亿元规模的楚天凤鸣科创天使基金,助力跑赢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下半年,还将办好以“科普+”为主线的国家级“东湖论坛”。

  目标: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新格局、新赛道、新生态、新机制

  《实施意见》对未来一个时期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级作出系统部署,分阶段明确全省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

  到2025年,科创能级实现新跃升,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明显提高,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各层级人才梯队逐步健全,初步建成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到2035年,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全面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位于武汉光谷的中国信科集团

  为有效实施科创能级提升行动,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湖北将重点从4个方面集中资源、聚力突破:

  一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打造新格局。建立部省会商、省市协同、多方联动的领导工作机制,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以光电子信息、大健康等为特色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聚焦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以新材料、汽车、“双碳”为特色的襄阳汉江流域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以绿色化工、清洁能源为特色的宜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区)建设。

  二是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开辟新赛道。紧盯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和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重点围绕超高层闪存芯片、高端医学成像设备等32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真问题,产出真成果,做出真贡献,务求实效,宁缺毋滥。实施湖北省基础研究规划(2022-2030年),统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升优势学科基础研究能力。强化创新链对产业链的支撑,推进9家湖北实验室高效运行,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

  三是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营造新生态。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组建行业创新联合体。以车规级芯片等研发攻关为牵引,推进“光谷”“车谷”“网谷”三谷融合发展,形成合力。推动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更好协同,统筹、集成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等平台,打造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核心区、应用先导区、产业集聚区。推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成立100亿元规模的楚天凤鸣科创天使基金,助力跑赢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

  四是强化教育人才支撑,探索新机制。支持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启动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职院校提质升级行动。深入实施“楚天英才”计划,布局建设区域人才中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推进高质量人才资源市场体系建设,面向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人才创新服务中心,畅通人才跨体制、跨行业、跨地域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展开放创新视野,加强国际科技、教育、人才交流合作。办好以“科普+”为主线的国家级“东湖论坛”。

  加快打造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袁超伟

相关新闻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