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荆州社区(原无线荆州)下载地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荆州:生态环保志愿者探秘中华鲟保育基地

来源: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 2024-05-22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柯以鹏 刘思楫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增强社会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感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荆州市生态环境局携手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开设生态环保“实践课”,组织60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走进荆州太湖中华鲟保育基地,开启我国珍稀濒危鱼类人工保育的学习之旅。

  明媚的阳光下,青春活力的大学生志愿者举着“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活动主题红旗,身着“生物多样性”白色主题文化衫,走进荆州太湖中华鲟保育基地。这里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试验基地之一,位于荆州区八岭山镇后湖畔,始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23.5亩。基地主要开展中华鲟、达氏鲟等珍稀濒危鱼类的人工保种、繁育增殖、资源养护和救护放归等工作。

  走进保育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行白底蓝字的醒目标语“关爱国宝中华鲟 保护长江母亲河”。宽敞的中华鲟保育车间内,排列有序地修建有数十个圆形的孵化育苗池,每个池子里都装有一个增氧设备。源源不断的氧气输入让池子里的中华鲟幼苗撒欢儿成长。

  近距离地观看有着“水中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让同学们大饱眼福。一边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拿出手机兴致勃勃地拍下中华鲟“宝宝”生动鲜活的画面。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荆州市已实现中华鲟规模化全人工繁殖,为中华鲟规模化增殖放流和资源养护奠定了基础。

  看完了中华鲟幼苗,接下来便是参观成年中华鲟。“长江楼”是一个圆形的4层建筑,2019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四周为一个多功能养殖环道,具备水温和水流调节功能,命名为“长江巡游池”,用于中华鲟生态调控养殖。

  拾阶而下,来到参观区域,墙壁上绘制着形态各异的中华鲟图像,区域正中是一个大型玻璃幕墙。

  “哇,好大的中华鲟!”隔着玻璃幕墙,几条体型硕大的中华鲟赫然出现,在水中自在游弋。同学们顿时围了上来,仔细观察。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观看中华鲟。如此“沉浸式”的体验,让他们大呼不虚此行。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22级20503班学生金美希表示,今天来到这里,观摩了国家濒危物种中华鲟从幼苗到长大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荆州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出的成绩。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江豚、中华鲟、麋鹿等珍稀动植物。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们的家园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 袁超伟

相关新闻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