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江豚妈妈“福久”添二宝 豚宝目前发育状态良好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21

  “福久”和新生小宝宝    图片来源: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提供

  每年6月是长江江豚繁殖最活跃的时期,也是江豚母子最需要人类呵护的月份。2021年6月,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手,发起“全民爱豚月——助力江豚重返武汉”活动,将每年6月定为“全民爱豚月”。

  极目新闻记者6月20日了解到,今年第四届“全民爱豚月”期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传出喜讯——6月9日18时15分,该馆饲养的雌性长江江豚“福久”顺利分娩,产下一头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5公斤的雄性小江豚,编号:F9C24,为白鱀豚馆的江豚家族再添一名新成员。

  “福久”怀孕12个月诞子

  江豚妈妈“福久”2011年由鄱阳湖引进至白鱀豚馆,今年15岁,正值壮年。去年6月初,在持续的孕产监测中,科研人员发现“福久”怀孕了。经过12个月的妊娠期,“福久”顺利诞下小江豚F9C24。目前,母子关系发展顺利,哺乳行为正常,幼豚发育状态良好。

  白鱀豚馆训练主管王超群介绍,幼豚出生后,它与母亲血脉相连的脐带会通过拉扯而自动断开。随后,豚妈“福久”迅速找到孩子,贴心伴游,快速开始亲子互动交流;出生当天,小江豚F9C24就吮到第一口母乳。

  目前,小江豚正在经历一个“蜕皮”的过程。它在出生一周后开始褪去胎皮,然后换上更为光滑的“外衣”。

  这头小江豚的顺利诞生,既为白鱀豚馆增添了新的生机,也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希望。

  2.2亿人次见证大宝诞生

  时间拨回到两年前,2022年6月27日,“福久”顺利产下一个小公主——“F9c22”。

  当年,为让更多公众了解和认识长江江豚,更好参与到江豚保护工作中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了“见证长江江豚分娩”科普公益行动。首次在网上直播长江江豚分娩全过程,吸引全球2.2亿人次在线陪产,共同见证“国宝添丁”的幸福时刻。在这场全球直播中,热情的网民现场为小江豚取名“小久久”。

  目前,即将迎来两周岁生日的“小久久”活泼健康,体重42公斤,体长1.27米,已成为白鱀豚馆备受瞩目的明星;如今,她又添了个弟弟,这个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小久久”的爸爸“淘淘”今年19岁,2005年7月5日出生在白鱀豚馆,是世界上首例人工环境自然繁殖的江豚。

  江豚成长需要安静的环境

  小江豚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会发出声音,就像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专家介绍,江豚妈妈和幼龄江豚之间几乎完全是依赖声音交流,通过声音辨认彼此,幼龄江豚通过声音表达饥饿。

  因此,在江豚出生的高峰月份6月,长江水下噪声对江豚母幼声音交流的影响会更大。近距离强烈的水下噪声很容易导致江豚母幼分开,甚至导致幼豚找不到妈妈,妈妈找不到幼豚,而幼豚每天要吃奶上百次,一旦幼豚找不到妈妈,幼豚生存风险会非常大,严重时会因饥饿无力而被江水冲上浅滩搁浅。

  武汉白鱀豚基金会和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正在推动“宁静长江”计划,推广和普及水下噪声和江豚声学监测,向航运等从业人员发出预警,提前应对和防范航运等活动对江豚的伤害。武汉白鱀豚基金会呼吁相关部门,尽快按照《长江保护法》规定,在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和江豚生命关键期,通过局部禁航限航和限速等措施,降低水下噪声强度,共同保护江豚。

  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进“江豚回归江城”计划,相关部门在武汉水域布设水下声呐系统,通过收集江豚发出的“声音”,观测江豚活动轨迹。目前,在长江武汉段逐步形成金口、天兴洲、双柳3个种群,“江豚回归江城”初衷基本达成。此外,据农业农村部2022年全流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相比2017年的1012头,标志着长江江豚种群数量首次呈现止跌回升的态势,保护成效显著。(记者 曹磊 刘玉琴 通讯员 邓晓君 秦天龙 彭博炜 王璐)

编辑: 袁超伟

相关新闻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