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监利红城乡复兴村:小田并大田 “满天星”变“千亩金”

来源: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 2024-06-21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田心怡 陈孝伍)近年来,监利市红城乡复兴村通过流转农户低产田,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再统一出租的方式,扭转村集体负债累累的局面,实现了农户有收益、村集体有收入的双向奔赴。

  低田浅水草青青,虾稻共作地生金。在监利市红城乡复兴村,连片的田垄里波光粼粼,村民潘经志正忙着从水塘里拉起地笼,解开笼结,轻抖几下,一只只活蹦乱跳,健硕肥美的小龙虾落入船中。

  监利市红城乡复兴村村民 潘经志:原来一季就只种一季稻谷,现在把虾子收完以后,到六月份又可以种稻谷,虾子的收入就是额外的收入,虾子一亩最少可以增加两到三千元。

  复兴村地处红城乡西南方,由于土地碎片化严重,机械化程度低,加上村民长期在外务工,大量耕地被闲置,不仅村集体负债累累,更一度被列为村级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为扭转这一局面,2021年,复兴村“两委”干部带头,在向上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和乡财政奖补资金70多万元基础上,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和驻村干部组成的土地流转工作组,摸清荒地底数,逐户征求意见、电话咨询在外务工村民建议,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村组。

  为争取村民信任,复兴村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率先在龙套片区动员农户把“巴掌地”、无生产路、无进出排水沟,只能望天收的300亩闲置土地流转到村里来,改造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田”,并邀请村民代表现场观摩土地连片开发的每一个步骤,沉浸式感受低产田连片开发带来的新变化、新收益,逐步打消村民顾虑。

  监利市红城乡复兴村村民 潘经志:现在农田成片以后,用旋耕机旋,都很好种,用飞机打药、施肥,什么都用机械化,不用人工操作,既省力又省心。

  自2021年起,复兴村分四期流转低产田共1410亩,经迁坟、挖沟、埋涵管、修机耕路、平整土地后,再由村集体统一出租给有经验、有技术的合作社及有实力的种田大户。

  监利市红城乡复兴村党支部书记、村长 潘新建:后一期因为老板种出这个模式来了,我们所有平整的田就集体承包给老百姓,合作社老板帮他们育秧、技术指导,现在(村民们)跟合作社达成:只要是我(合作社)的秧,能保证栽下去每亩田1500的收入,除去一亩田的开支,老百姓一亩田还可以赚700元钱。

  村委会与村民约定,在自签订流转合同的“第一个五年”期限内,以每亩200元的价格回收低产田,平整土地之后再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出租,使得村集体每亩可盈利400元,实现了农户有收益、村集体有收入的“双赢”局面。

  六月中旬,复兴村千亩虾田就将放水种水稻。随着“小田并大田”,复兴村“满天星”变“千亩金”。

编辑: 刘荣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