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文化中国行】从考古新证遥看楚国风云②丨楚国迁都寿春时期有过短暂辉煌

来源: 湖北日报 2024-06-28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楚国八百年频繁迁都,其都城位置及年代问题,是楚文化及先秦史地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6月21日至22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十七次年会上,相关考古项目负责人分别汇报“楚纪南故城考古新收获”“寿春城遗址考古新进展”,让楚国鼎盛时期的都城纪南城与末代都城寿春城,来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楚极盛时期的南方大都会

  考古发现揭示纪南城城址始建年代

  “纪南城东城门的发掘,基本破解了长期以来纪南城悬而未决的年代问题。”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高崇文先生在为大会发来的贺信中如是说。

  楚纪南故城位于今湖北荆州,是楚国最繁盛时期的都城。其作为楚都,终于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但其年代上限,一直存在争议。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楚纪南故城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闻磊在大会发言中介绍,2018年至2023年,为配合“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之夏商周课题”和“楚纪南故城大遗址保护工程”,考古工作者在纪南城连续开展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揭示出规模宏大的东城门,并发现了纪南城东垣一期(早期)城墙,年代为战国早期。这项重要发现,揭示纪南城城址始建于战国早期。

  自1975年启动考古大会战以来,纪南城经历过多次考古发掘。此前考古显示,纪南城城内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是迄今发现的东周时期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座都城。其宫城面积与北京紫禁城相当,城内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住区等布局清楚。已探明纪南城有城门8处,其中水门3处,水陆交通便利,水运可直通长江。纪南城内及周边发现水井数量超过500口,四周分布着大量楚墓,有楚文化学者推测其人口密度程度直逼现代大城市。

  学界普遍认为,楚都迁至纪南城后,迅速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量人口聚集于此,成为战国时期南方最大的都市。纪南城的繁华,汉代桓谭有详细描述:“车榖击,民摩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敝也。”楚郢都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摩肩接踵,早上穿新衣服进城,晚上就被挤破弄脏了。这也是成语“朝新暮敝”的由来。

  考烈王曾担任六国合纵长

  楚国寿春时期有过短暂中兴

  白起拔郢后,为避强秦,楚国将都城从纪南城东迁至陈(今河南淮阳)。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将都城继续东迁至寿春(今淮南寿县),寿春成为楚国最后的都城。寿春城地理位置独特,北为八公山,东据淮河,西扼淠颍,南面地势平坦。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县中心工作站站长、寿春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张义中介绍,正在发掘的西南小城,推测是寿春城的卫星城;寿春遗址“城中城”寿滨古城,推测为一处重要贵族居住区域……近年来开展的考古发掘,为揭开寿春城的面纱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柏家台一带高等级建筑基址群,武王墩、李三孤堆大墓等楚国高等级贵族墓葬群,以及出土楚国免税通关证书——鄂君启节、楚国金币“郢爰”、多件龙纹玉璧等,无不显示出寿春城的王都气象。

  “楚国定都寿春期间应该算是一个短暂的中兴,或者说最后的辉煌”,厦门大学教授、武王墩墓考古发掘项目考古一组组长张闻捷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他介绍称,楚国在白起拔郢、丢掉经营多年的江汉地区后,国力急剧衰退,但同时,楚顷襄王、楚考烈王仍在不断反击强秦。特别是考烈王在秦国当质子时便见识过秦的强大,深具忧患意识,回国继位后励精图治,重用黄歇等才识之士,曾两次担任六国合纵长,带领东方六国合力抗秦。

  张闻捷说,“楚国寿春时期在六国中有一定威望的,这在出土文物中也有所反映。”武王墩墓除了出土大量典型楚文化器物外,还出土不少具有其它列国文化面貌的器物,推测是楚考烈王下葬时六国贵族赠送的礼物。

  楚国寿春时期正是秦统一的前夜,在跌宕起伏的战国风云中,历经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等几任晚期楚王,寿春城仅存续19年就被秦所灭,最终汇入中华文明大一统的洪流。

编辑: 刘荣

相关新闻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江汉风客户端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