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以策略精准保障战略实施——全市“冲刺3000亿”暨奋力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动员推进会解读

来源: 中共荆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2022-02-10

  

  刚刚过去的2021年,“荆”彩无限,全市经济总量突破2700亿元。壬寅虎年新春伊始,第一场全市性大会聚焦“冲刺3000亿”目标,吹响了荆州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号角。

  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全局思维和系统观念,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策略精准保障战略实施,切实将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和市第六次党代会描绘的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

  关键词一

  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对荆州来说是一项战略部署,全省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明确赋予荆州加快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为荆州振兴发展设定了科学清晰的战略目标。这一判断是对荆州一定历史阶段内市域发展的深刻把握,是涉及荆州未来发展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荆州发展格外关心厚爱、格外寄予厚望。去年,省委书记应勇到荆州调研座谈时指出,“湖北是中部之中,荆州是湖北之中”“湖北中部一定要有一个中心城市,荆州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如果荆州能够崛起,湖北发展就多了一个增长极,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就有了更强有力的支撑”。在年初召开的省“两会”上,省长王忠林在荆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荆州各方面的条件决定荆州能够在全省发展中起到一个重要支点、撬动点的作用”“湖北中部缺少一个中心,荆州能够在鄂中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对于区域发展而言,战略问题同样是根本性问题。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是省委、省政府按照“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战略定位所作出的一项策略安排。

  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对荆州来说是一项战略部署,全省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明确赋予荆州加快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为荆州振兴发展设定了科学清晰的战略目标。这一判断是对荆州一定历史阶段内市域发展的深刻把握,是涉及荆州未来发展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也是荆州今后一段时期谋发展、抓发展的重要遵循。

  这次会议既是总结表彰会,又是动员推进会,更是一次收心鼓劲、提神加压的誓师大会,就是要把激励转化为激情、把共识转化为共为,把省委、省政府鼓舞鞭策转化为责任动力,把人民群众的信任期盼转化为燃烧、奔跑、沸腾的状态,号召637万荆江儿女投身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火热实践中来。

  关键词二

  冲刺3000亿元

  今年全市经济总量剑指3000亿元,率先补位全省3000—5000亿元体量市州,对荆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同时,把工业总产值目标设定在3000亿元,体现了工业稳是重中之重,工业稳住了,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实现“双冲刺”目标,我们基础稳固,有条件、有支撑。

  设计合理清晰的目标是增强战略坚定性的有效保障。这次动员推进会明确提出今年全市总攻目标就是“冲刺3000亿”,推动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破题开篇、成势见效。

  “冲刺3000亿”具体是指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双双冲刺3000亿元。锚定“双冲刺”目标,是荆州实现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步。

  省委书记应勇指出,“区域发展重要特征是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及其引领、辐射、带动的协同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全省区域发展布局的一个重要层级,“做大做强”“壮大规模、做大基数”是荆州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题中之义。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是一个重要门槛,是一个城市发展阶段性重要分水岭。

  今年全市经济总量剑指3000亿元,率先补位全省3000—5000亿元体量市州,对荆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同时,把工业总产值目标设定在3000亿元,体现了工业稳是重中之重,工业稳住了,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实现“双冲刺”目标,我们基础稳固,有条件、有支撑。经过多年接续发展,荆州具备了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各类要素,正处于政策加持窗口期、疫后恢复成势见效期、新旧动能转换期、综合优势重塑期、蓄积势能迸发期,特别是去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获批能耗总量等各类要素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元月,全市招商引资实现了“开门红”,首次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超过840亿元。2月8日,全市集中开工24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189亿元,“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涌动荆州大地。

  “致广大而尽精微”,就是在战略谋划上更加主动、在战术执行上更加精准,不遗余力把一项项工作落实落细,把一个个项目稳扎稳打、压茬推进,以“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既定的目标定位。

  关键词三

  强化“四个优先”意识

  “四个优先”精准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找准了突围方向,也明确了突围路径。

  强化工业优先意识

  工业是财富之源、发展之基、就业之本。工业发展能够为城市带来工业文明、创新资源、开放包容气质、科技进步引擎、要素吸纳能力,是增强城市功能和软实力的依附所在。对于荆州而言,工业发展是必须加紧补上的短板所在,也是塑造后发优势的空间所在。工业化、产业化是荆州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树立“工业优先”导向,旗帜鲜明“大抓工业、做大工业”。

  强化招商优先意识

  现阶段,荆州的发展仅靠内生动力拉不动、稳不住、带不起,“双冲刺”唯有抓增量“华山一条道”。特别是在“双循环”格局下,经济“去中心化”、企业集中度加剧、东企中进、南企北上、沿海企业“腾笼换鸟”,为中部地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新机遇。我们要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不动摇,源源不断地为“冲刺3000亿”提供不竭增量和动能。

  强化项目优先意识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和“最大变量”。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在这次会议上,市委主要领导详实阐述了项目优先的重要性,发人深省地强调“以‘没有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为耻,以‘没有变化、没有发展、没有进步’为羞。”我们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不遗余力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引进项目、推动项目。

  强化环境优先意识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工业发展能否持续向好,招商引资能否实现突破,项目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发展环境。

  必须充分认识到,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是区域性的比较,最优才有竞争力;是长期性的拉锯,放松就会反弹;是革命性的重塑,创新才能领先。要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荆州的发展环境,努力让发展环境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新形象、疫后重振的新标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冲刺3000亿”目标的新优势。

  关键词四

  全面打响“四大会战”

  战略目标和战术步骤定了以后,便是战场实施。正确的战略需要精准的策略和精到的战术来落实。在动员推进会上,市委坚持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通过把握重点、聚焦关键、瞄准靶心,提出“四个优先”思路,全面打响工业、招商、投资、“双优化”“四大会战”,推动形成加速冲刺、整体跃升的强固底盘、强劲引擎、强大内核。

  全面打响“工业突围战”

  推动要素优先向工业园区集聚、资源优先向工业项目集聚、政策优先向工业企业集聚,涵养开放包容、创新共享的工业文明。深入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做到“十问十帮”,统筹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技改提能强基工程、数字创新引领工程、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不断提升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全面打响“招商阵地战”

  大员挂帅,党政主职率先带头高频次外出招商、高密度接待重要客商、高标准对接项目;

  专员驻点,15个招商办事处出动“虎狼之师”,深耕驻地;

  全员出击,各级党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做到“全民皆兵”,形成招商引资的“千军万马”。

  开展“六比六看”:比基础数据,看落实速度;比外接频次,看工作热度;比项目策划,看专业程度;比项目信息,看质量高度;比签约数量,看拼抢力度;比开工形象,看建设进度。

  全面打响“投资立体战”

  深谋细找项目,在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和改革试点中“找”,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挖”,在项目前期工作中“推”,做到梯次接续、滚动实施、压茬推进。勤跑善争项目,做到方向准、腿脚勤、方式活。精调快推项目,落实“四张清单”,推进“五个重大”,实施“七项机制”,推动成熟项目能开则开、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能快则快,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推动工作落实。

  全面打响“‘双优化’攻坚战”

  强作风。持续深化“六大专项治理”,着力破除干部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现象,破除“官本位”意识,破除政府“越位”“缺位”问题。

  优环境。坚持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十优十差”结果运用,倒逼干部思想、理念、作风转变。

  提效能。实施“减量办”,开展“上门办”,推动“承诺办”。

  塑优势。更大力度做好企业降本减负工作,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更大力度做好交通“提质、加密、联通”文章,以区位优势集聚更多要素、更多产业。

编辑: 袁超伟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