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直面“AI”,厘清人工智能的视界和边界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3-09-05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黄明星)8月28日,由人民网主办的首届人工智能(AI)晚会成功举办。晚会所有节目均由AI主创,通过一系列充满科技感、智能感、未来感的文艺节目,尽显科技与人文融合的魅力。这场晚会的成功举办,正是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化普及应用的缩影,也再度掀起了一场关于如何更好应对AI时代的热议。

  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视野拥抱AI。AI也称为机器学习,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软件系统,不仅可以做人类所做的事情,而且可以像我们一样学习和改进自己。这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熟悉却又陌生的名词,其实也并不是全新的产物,其核心概念可以追溯到70年前由IBM创造的机器人。近年来,由于强大的新计算资源蓬勃发展,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说,AI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又一次科技革命,对于人类未来的影响,甚至可以和蒸汽机的出现相提并论。但是,当很多人听到“人工智能”这个词的时候,往往也唯恐其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潜在风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它的正向价值及意义。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创新,都在打破、重塑原有的发展格局。面对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科学认知、主动融入、妥善使用、批判性思考,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视野拥抱和参与,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要以更加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应用AI。从战胜韩国围棋天才李世石的“阿尔法狗”,到拥有主持人、记者、歌手、诗人、画家、设计师等多种职业,甚至可以发单曲、出版诗集……人工智能正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调融入我们的生活,并且展现出了令人类叹为观止的智慧。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不断提升自身智能化水平,向高质量发展迈进。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IDC预计,2027年中国AI投资规模有望达到381亿美元,全球占比约为9%,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级别。从短期来看,国内人工智能市场发展在与各行业的不同需求融合落地方面尚存成长空间。放眼未来,尚需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以产业升级推动人工智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相融合,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要以更加健全的法律和机制规范AI。AI的来临,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有人开始感到焦虑。有人认为AI与人类社会传统伦理相违背,任其发展不仅会扰乱社会秩序,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出现这样的可能性看起来是成立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每一次生产力的创新,在带来技术进步和某些瑕疵的同时,都无可争辩地会带来社会经济的大变革,人工智能浪潮也不例外。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法律规范和行业机制更好地约束和引导人工智能。要以法律为导向,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界定人工智能行业的行为边界,保障人工智能行业的科学化、安全化、标准化。同时,还需要引导厂商、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等多方参与,配合相应的技术、道德和社会认知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构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科学生态。

编辑: 刘荣

相关新闻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