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年产值2.6亿元!洪湖燕窝镇姚湖村“小蔬菜”奔向“大产业”

来源: 荆楚网 2024-06-26

  站在洪湖市燕窝镇姚湖村329省道上,放眼望去,白色的蔬菜大棚一栋连着一栋,整齐划一,集中连片的规模令人惊叹,“姚湖万亩蔬菜基地”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这是小有名气的“蔬菜之乡”——洪湖市燕窝镇姚湖村。这里是曾经的贫困村,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做大做强特色蔬菜产业文章,闯出了“武汉重要菜篮子”“湖北省最大反季节大棚蔬菜基地”美名,也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目前,姚湖村反季节大棚蔬菜基地面积近12000亩,建成钢架大棚1万多顶,蔬菜品种20余种,年产值2.6亿元,带动5000余名群众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从“四亩地”出发,以无中生有的勇气书写姚湖精神

  由于地势较低,又临长江,曾经的姚湖村水利任务、防汛任务、经济任务都极重,“一年有2到3个月都在防汛,发展生产极为困难。不少村民不得不外出谋发展,人口由最高峰的11000余人,减到5000余人。”姚湖村书记鲁西方说道。

  改变,从四亩地、四个大棚开始。1998年,在外谋生的村民鲁竞全,带着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回到姚湖村种菜。但当时整个燕窝镇都无人以蔬菜种植为主业,土壤合适吗?万一菜种不好怎么办?交通不便,卖给谁?亏本了怎么办?一切都是个未知数。鲁竞全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埋头苦干,誓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资金有限,就带着家人一锄头一锄头挖地,用一根根竹子,在四亩地上,搭起了四个简易蔬菜大棚。土壤发硬不肥,就勤翻地施有机肥。交通不便,就挑到村内的野市集摆摊卖。由于是反季节蔬菜,没想到非常受欢迎,供不应求,这让鲁竞全非常欣喜。

  很快,姚湖蔬菜发展便一发不可收拾。燕窝镇乃至周边乡镇的菜贩子,都到姚湖村来收菜,种出的菜不愁销路。村民们也尝试着搭起大棚,种起蔬菜,到2002年,不少在武汉种菜的村民,也陆续返回姚湖村创业,自此,姚湖蔬菜产业不断壮大。姚湖村大棚蔬菜一般种两季,甚至三茬,春季种应季菜,冬季种莴苣,采摘季后晾地翻耕,大多数农民几乎天天扎在棚里,每天早上3点多在地里是常态。

  为“一颗菜”发力,以实干为本的作风做强蔬菜文章

  姚湖村的蔬菜致富路并非一日之功。蔬菜产业既是富民产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水利、财政、金融以及供电、银行等多个部门单位。燕窝镇党委政府、姚湖村两委充分发挥领航和纽带作用,夯实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服务引导工作,为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文章奠定坚实基础。

  “有困难,找干部。”这是姚湖村菜农常说的一句话。2012年,姚湖村6000亩莴苣滞销,每公斤1.6元下降到0.6元,不少菜农将莴苣砍后沤肥。村干部看到眼里,急在心里,紧急组织团队前往周边城市寻找销路,联系蔬菜加工厂收购,邀请北京等地商贩到燕窝镇,希望能够帮助菜农渡过危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蔬菜面临运输困境,燕窝镇政府紧急申请绿色运输通道,打通上下渠道,既为武汉蔬菜市场供应姚湖力量,也帮助菜农解决了销售问题。历年来,无论是燕窝镇还是姚湖村,干部们持续接力,一代代坚持,扎实做好村民的“店小二”。

  村民荷包鼓了,但村集体经济收入却不容乐观。2019年,姚湖村两委干部经过研究,由村两委领办,投资130万元,成立硒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吸收了43户农户就业,村集体每年分红6万元,以“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民兴村的新路子。

  做好技术服务与支持,也是村两委的责任。自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定点帮扶姚湖村后,两地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除定期派送农户到华农学习培训外,遇到紧急情况,邀请专家教授到姚湖村田间地头指导技术。在专家的指导下,姚湖村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并积极引进新品种。

  走在姚湖万亩蔬菜基地内,向远处延伸的水泥生产路纵横交错,一条条沟渠交织,大棚里整齐地安装着自动灌溉系统、防虫网、智能驱鸟器等。近年来,燕窝镇党委为“一颗菜”发力,强化政策扶持、配套启动资金、实行项目倾斜,整合水利、供电、金融等多个部门,着力降低蔬菜基地用电、运输、灌溉等成本,夯实产业发展“硬支撑”。

  2019年,燕窝镇成功争取洪湖市亚行农业综合开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重点建设新建田间道路、疏浚沟渠、沟渠生态护坡、拆除重建机耕桥、新建涵管和泵站、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等工程,以姚湖村为中心,受益人口1万人,将一条条生产路变为增收路,将希望播种在千里沃野。

  为“钱袋子”奔走,以灵活多变的模式让土地生金

  姚湖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属于典型的“千家万户”型,农户参与度非常高,每家每户种植5到60亩不等,品种多样,自己打理,通过合作社抱团销售。在这种模式下,农户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能带动拓宽销路,以灵活多变的特性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

  早上8点,村两委干部刘显德创办的代销点前,人声鼎沸、热闹非凡,8、9辆货车一字排开,车门大开整装待发,开着三轮车送货的村民络绎不绝,运货、称重、计账、入车……忙碌而有序。据刘显德介绍,在采摘季,5吨的货车,他的代销点每天能装满至少10辆,“我们的蔬菜质量好,菜商很信任我们,村民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此时一位来自咸宁的菜商笑道“我一年365天,270天都在姚湖运菜。”

  像这样的代收点,姚湖村有10个,每天应收蔬菜30万斤以上,冬天的莴苣,菜商直接到地里一棚一棚收。通过条条大路,将新鲜蔬菜运送至武汉、荆州城区、咸宁、仙桃、岳阳等数十个城市,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饭桌。

  燕窝镇的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环武汉一小时经济圈,临近燕窝、新滩两个高速口,40分钟直达武汉白沙洲、咸宁、仙桃等地,为蔬菜贸易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为了提高蔬菜附加值、增加抗风险能力,姚湖村逐步探索精细化的商业模式,目前,刘显德正积极推进优质蔬菜进商超,与武汉中百超市合作,日供货1万斤。

  亮“小幸福”之光,以产业发展为圆心拓宽幸福半径

  产业兴则乡村兴,姚湖村以蔬菜产业发展为圆心,不断拓宽生活的“幸福半径”,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的致富带头村,村民们信心足了,笑容多了,精神面貌更足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持续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26年,时序更替,从四亩地到万亩基地,从拎着蔬菜上街卖,到菜贩子来按棚收,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的特色产业村,从“小蔬菜”奔向“大产业”。这是姚湖村民用双手书写出来的致富神话,是燕窝镇党委政府、姚湖村党总支,一代又一代人对蔬菜产业的责任使命。踔厉奋发启新程,乘势而上开新局,未来,燕窝镇姚湖村蔬菜的故事,还有很长的文章要写。(通讯员 吴玲)

编辑: 刘荣

相关新闻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江汉风客户端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