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生态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荆州日报 2020-04-01

  从2016年开始,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明确“水田种植鸭蛙稻、洲滩种植蔬菜”的产业发展思路。2018年,村党支部通过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万元。

  长安村东临团山河,属重点贫困村。彭松林是长安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他带领村民摸索出了鸭蛙稻种养模式。

  彭松林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在稻田里,可以听见此起彼伏的蛙声。田边沟渠,捧起水就能喝。后来,水变脏了,蛙声消失了,田野变得静悄悄。化学农业模式下,水稻种植走入了农药化肥越用越多、产品品质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能否改变这种状况?彭松林想到了把鸭和蛙“请回来”。让鸭在稻田里吃草、蛙在稻田里寻虫,恢复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

  2014年,彭松林和几户村民试种了14亩鸭蛙稻,稻子收获,米饭出锅,香味扑鼻。2015年,彭松林动员村民们一起种鸭蛙稻,为打消疑虑,他拍着胸脯保证,稻子他找人来收,每斤2元。为了这个承诺,彭松林四处奔波,半年里走访了荆州几乎所有大米销售商,最远还跑到了江西和湖南,无人愿意收购。村民的稻子收上来积压在家里,彭松林“压力山大”。

  一天晚上,彭松林在家吃饭,恰巧良谷鲜庄园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李爱国来拜访。李爱国闻到米香,忍不住连吃了3碗。他当场打了20万元订金,按2元一斤的价格,村里的鸭蛙稻他全收了。此后,双方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村党支部依托现有资源,在村里建设千亩有机稻米示范基地。

  一田多用,生物防控,粮禽双赢。产品品质的提升,给农户和企业带来了丰厚收益。目前,该村已形成生态稻、再生稻和小湖鸭等特色种养产业,村民每亩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治理。为搞好环境卫生全面整治,长安村成立环卫专班,负责全村花草树木、主干道的保养、管护和垃圾清扫等,设立村级沟渠长效管护机制,并投资13万余元清理村沟、渠杂物;投资14万元对原六波庵一线沟7处涵洞进行翻修,栽植绿化树1000株。同时,实施精准扶贫,加大对贫困群体帮扶力度,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家庭,落实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2018年该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保护环境,产业致富,如今的长安村借助着绿色生态产业这辆“马车”,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远。(记者赵叶秋)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