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荆州社区(原无线荆州)下载地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奥运冠军突然自曝,全网热议!

来源: 荆楚网综合南方都市报、封面新闻 2024-03-15

  近日,“原中国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杨威让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话题冲上热搜。杨威在社交平台上传视频,称孩子连病三场后,他决定让双胞胎女儿暂时不去学校上学,选择在家上学,请家教上门,此举引发热议。

  有律师向南都记者表示,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都应该上学,如果杨威的孩子因身体问题推迟入学,这种做法并不违法。

  杨威建育儿群分享经验

  “小学一年级,暂时不去学校念书,全程私教课,是什么体验?”3月12日,杨威在社交平台发布一段视频,自从女儿连病三场后,他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正式让她们全程在家上私教”,为了调养身体,也为了让孩子们学得更好,玩得更好,妈妈亲自当起班主任,并制定“欢乐学习安排表”。

  家教在给杨威的女儿上课。

  南都记者见到这张安排表的课程,从周一到周六均安排课程,以周一为例,7时15分起床,阅读30分钟,9时-11时学习语文,12时30分-14时30分午休,15时-17时30分体操训练,19时30分-21时完成作业。

  所有课程安排了不同的家教,上课地点改成杨威自己的公司,将会议室改成上课的教室,“老师是一对二地教,女儿学起来非常快”,杨威称,老师讲得非常细致,小到笔顺写错了都能揪出来,课后给她们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一堂课下来,学习效率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在下午的体操课,姐妹们会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跟爸爸练体操。

  杨威在视频里表示,几天下来比以前“省心多了”,以前会被班级群里划不完的消息狂轰乱炸,现在家长群只有3个人,消息只有孩子们的学习报告。以前会担心孩子们感染病毒,回家隔三差五感冒一次,“现在在眼皮底下,放心不少”。高效上课后,为孩子换来更多时间户外游、接触大自然。

  在视频结尾处,杨威表示,对在家教育感兴趣的家长朋友,可以加他的育儿群,他会跟大家分享他的育儿经验。

  对此,网友热议纷纷。有人质疑孩子“没有朋友,缺乏社交”,有人认为学校教育除了语数英,还有手工、美术、科学等不同学科,同学之间的交往、合作、竞争等都是家庭教育无法替代的。还有网友认为此举违反《义务教育法》。

  律师:因身体问题推迟入学不违法

  广州市黄埔区心灵家园服务中心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鸿松向南都记者表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讲,因身体等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在家教育,如果家长陪伴到位,孩子在家能获取合适的教育资源,加上幼小衔接目前还缺乏柔韧度,一段时间在家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不是适用所有孩子。在同伴交往和团队融入上,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参与社区活动,多邀请同龄孩子来家举行派对。”

  他强调,在教育资源不再匮乏的时代,家长也可尝试因材施教,将在家教育作为一种多元化教育模式去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教育需要考虑到,当孩子们在家学习时,主导孩子教育的家长彼此会不会出现矛盾,长辈会不会干涉教育,“当家里教育孩子出现很多种声音时,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他建议,当家长意见不统一时,需要私下沟通后达成一致,再对孩子进行教育。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廖建勋律师告诉南都记者,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都应该上学,杨威的孩子如果因为身体的问题推迟入学,这种做法并不违法,“因为并不是不让孩子们接受义务教育,只是根据身体状况推迟入学,让他更好地接受后面的义务教育,我认为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他指出,在儿童接受教育过程中,如果确实由于其身体状况不适合入学,学校有休学的制度,经学校同意,可保留儿童学籍,暂停去学校学习。

  教育专家:孩子低年龄段可行,但不建议持续

  而针对该教育方式有何利弊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院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成都市妇联家庭教育专家库成员何梓萌,从家校教育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何梓萌表示,短期内,杨威的做法无可厚非,“家长认为解决了一些实际的问题,孩子的学习效果也确实不错,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消极的影响,那这个方法就是可取的。”她强调,这种教育模式下,应该加强对孩子素养发展、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监测。

  视频截图

  但何梓萌也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应该与孩子年龄相匹配,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做法不建议持续,“低年龄段的孩子,父母给予他大量关注,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精细化’管理或许是好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肯定是更需要一个社会化的环境,这一点,家庭是很难复制的。”何梓萌认为,除了家人和朋友,让孩子学会和“不亲近”的人去交往,也十分重要。

  此外,何梓萌也提到,面对“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我们也应该重视其背后的原因,倾听家长的声音,“虽然说,不能从家长的一个选择,或者是一些抱怨,就片面地去评判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但我们肯定是可以不断去优化和改进的,让‘家校共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来源:综合南方都市报、封面新闻

编辑: 刘荣

相关新闻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