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e线民生短信通道: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于史有据,艺术创作与历史还原也可相得益彰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3-08-22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黄明星)近期,洛阳市隋唐史学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声明:电影《长安三万里》影片中部分情节描述与真实历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与真实历史不符,极易误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影响历史人物出生地、事发地的同胞感情。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委托律师事务所,向制片方发出律师函,要求制片方及电影导演对电影情节中与历史不符之处予以纠正,并向观众道歉。此事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与影视艺术创作的思考。

  于史有据,影视艺术创作应尊重历史。文艺离不开历史,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积淀了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但更重要的是,文艺创作需要正确历史观作为内在支撑,所以即便是当下题材或动漫作品,也需要正确的历史思维和逻辑,要有充分且真实的历史根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电影《长安三万里》一经上映,便在画风、人物设定以及历史真实性等方面受到诸多批评,央广网发表文章批判电影剧情设定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也对创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基本要求。文艺创作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文艺创作者有责任向观众提供真实的历史认识。比起事后致歉,我们更希望制作方做好事前考据。

  张弛有度,历史不是艺术创作的桎梏。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艺术文化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以历史为素材的影视作品,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和充分历史考据的前提下,也应充分发挥艺术的创造性,也不能束缚住创作的手脚,把握好艺术自由的度,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与其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不如探讨人物的性格是否饱满;与其纠结正史和野史的差别,不如关注剧情的推进是否符合逻辑,传递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是否符合正确导向。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再从《三国演义》到一些优秀的“三国”题材影视剧,或许正好证实了这个创作逻辑。

  共生共存,艺术与历史也能相得益彰。优秀的文艺作品对历史文化的传播大有裨益,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艺术作品创作的源头活水。城市化背景下,诸多优秀影视作品一度成为城市文旅发展的名片,这也是艺术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最好印证。《长安三万里》的热播带火了西安和洛阳;重庆因其独特的3D地貌吸引了多部悬疑剧进驻,网友笑称“中国哥谭市”;《去有风的地方》让云南大理成为旅游热搜榜上的新宠……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影视与文旅联动的正向价值一次次被印证。而作为艺术创作受众的广大人民群体,在艺术体验之外,也应通过书本、纪录片、博物馆等平台手段增强正史知识储备,与艺术创作者和有关部门合力推动艺术市场更好地达到既尊重历史又尊重艺术的平衡点。

编辑: 袁超伟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