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荆州社区(原无线荆州)下载地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心中有大爱 山海皆可平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4-06-17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贞华)近段时间,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让“武大研究生”“选调生”“嘉峪关”等关键词频频成为热词,引发舆论热议。这背后带来的大学生就业脱不下长衫服务基层的问题值得深思。

  文中有句话极具怨怼之气,“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事实上,禁锢她的并不是县城,而是她对事业的狭隘理解与“高材生”骨子里的傲慢不能两全,理想中的“名校光环”“选调光环”与现实中的“扎根基层”“从小事做起”有所背离。所以她才会“怀才不遇”,觉得外面的世界“繁华迷人眼”,才会在懊悔、不甘中写下这篇情绪大于内容、牢骚大于情绪的心情故事。

  毕业就业自由选择本无可厚非,但切忌“既要又要还要”。如果选择远方,那便须风雨兼程。既然选择基层,就应当勇往直前,承担起一名基层公职人员的使命,把大学的辉煌成就连根拔起,重新栽植到基层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在当前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各地出现考编考公热,其中很多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想为公共事业做出一番贡献的人,但也不乏一些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想要逃避市场竞争求得“铁饭碗”安稳度日的人。如果大家在选择报考时,能对考试题目、分数排名少花点心思,而多花点时间在研究报考岗位究竟是做什么的、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追求,我想那样的选择才会是成熟思量后的双向奔赴。

  嘉峪关对武大选调生顾某来说或许是想要“逃离”的梦魇,却也是他人魂牵梦萦的热土;这份让她抑郁的工作,却是别人求之不得的“岸边”和奉献青春的岗位。扎根基层的“时代楷模”黄文秀生前曾说:“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她也曾在驻村日记里写自己去乡村一线扶贫的原因:“一个国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众的落后。”从耶鲁大学学成归来的秦玥飞坐着绿皮火车,到湖南山村当起村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说:“我的价值在农村,这条路才刚刚开始走,还要继续。”留在大山的张桂梅带病送考,坚持14年带领20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基层工作者们,用青春甚至生命兑现着自己的誓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是初心和使命的力量,让“奉献基层”这份事业因爱而生辉,因爱而翻山越岭、踏平山海。

  “山花寻海树”毕竟是少数,年轻人职业选择也有试错的权利和机会,大众还需把目光更多放在那些默默无闻扎根基层的群体身上,让“春风不度嘉峪关”的现象不再出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涌现出更多在基层实践中磨砺本领、砥砺品格的年轻人。

编辑: 袁超伟

相关新闻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