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举报入口荆州社区(原无线荆州)下载地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公安制种”,“芯”动不如全链条行动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4-05-26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雪山网狐)前不久,《湖北日报》以《重塑“公安制种”金字招牌》为题,报道了荆州市公安县制种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和态势。原来,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的公安县杂交水稻制种业几经沉浮,仍踏浪前行,已发展成为湖北省唯一国家级和规模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公安县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金字招牌”

  阵阵稻浪翻涌中,农业“芯片”——种子牢牢把握着粮食安全主动权,装上种子“中国芯”的广袤田野,流传过“湖广熟,天下足”的古代谚语,共享过湖北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的美誉之称,欲端稳中国饭碗,渗入其中重塑“公安制种”金字招牌,“芯”动不如全链条行动。

  狠抓科技赋能,着力在做强“创新链”上下功夫。公安县要充分依靠湖北科教资源实力雄厚的优势,利用制种基地建立和加强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洪山实验室、湖北省农科院、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合作,配合开展水稻现代育种技术研发与良种选育攻关,培育形成种业新质生产力;协助改良全球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等,掀起水稻育种的新一轮革命。

  大抓导向扶持,尽力在用足“政策链”上下功夫。公安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要给足系列优惠、支持、倾斜、激励、招引政策,并积极争取更多上级利好政策加持。建立“链长制”,用好用足制种大县奖励资金,着力于生产基地建设,引领产业发展壮大。打造集中连片的杂交水稻制种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牢抓智力支撑,竭力在夯实“人才链”上下功夫。公安县要依托章田寺乡金红村、达仁村、永久村、祝家村等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深度发掘和培植本地制种领域“土专家”与“田秀才”的沃土,构建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培育体系,将本地丰富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而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农情的复合型农业人才。同时,通过实施“博士下乡”计划,让这些高学历人才深入田间地头,与“土专家”和“田秀才”们面对面交流,共同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为激活乡村振兴“芯”动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位于章田寺乡达仁村的杂交水稻制种育秧工厂

  主抓集聚发展,倾力在拉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公安县要在县域内打通制种产业链上下游,加大培育制种主体,尤其是“专精特新”甚至链主企业;着力推广种植优良品种,建立制种产业带,采取“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制种,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实现供应链、生产链、服务链、物流链、金融链等全链条高度协同,推动制种产业规模化、链链成环式融合发展。

  公安县杂交水稻制种展览馆

  稻浪千层金满地,科学制种谱“芯”篇。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期待公安县主动对接“江汉大米”省域公用品牌,找准定位、持续深耕,发展高标准制种田为10万亩级面积,加快普及制种全程机械化,加强制种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力打造“公安制种”区域公用品牌,重塑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从而串起品牌强村富农“金链条”,为荆州打造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延链补链强链。

编辑: 苏园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