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特别策划:助力荆州发展的“群和带”(组图)

来源: 荆周刊 2015-10-09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不同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和配合尤为重要。荆州地处长江中游的重要截点,在地理位置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正因如此,荆州的发展更需要加强与周边兄弟城市的紧密联系。

  近年来,我国从城市发展战略布局上,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多个城市群,依托有利条件,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荆州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也位列多个城市群和经济带之中。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均有荆州一席之地。

  9月15日,“三峡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宜昌举办,荆州也融入三峡城市群,助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也让荆州的“群和带”又多了一个交集点。身处众多“群和带”,荆州将迎来哪些发展契机?荆州需如何利用自己的“朋友圈”,从而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荆州位列哪些“群和带”?

  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体为湖北省荆州市全境,辐射带动荆门、仙桃、潜江、天门4市。2010年,示范区总人口1387.64万,面积33474平方公里,生产总值2368.19亿元,分别占湖北省的24.24%、18%和14.98%,是湖北省改革开放的重点区域和重要工业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区。

  荆州契机

  按照初步规划,荆州“十二五”期间,示范区GDP年均增速13%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承接转移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6%上升为12% 。居民人均收入明显增长,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指标达到国家和省要求,主要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初步建成功能合理、系统完善的生态安全格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0年,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规模显著扩大,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实现全社会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两型”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人水和谐理念深入人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更有力保障,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涉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共31个市,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

  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建构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中部脊梁,正发挥着连接长江上下游城市群及产业衔接的作用,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开放高地。

  荆州契机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内,我省共有包括荆州在内的13个城市入选,与其他12个小“伙伴”不同,荆州是全省唯一一个拥有多个战略机遇叠加的城市。既跻身长江中游城市群,又获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同时还有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金字招牌”,政策叠加释放的红利效应,将为荆州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身长江中游城市群,对荆州构建内通外联的综合运输体系,更好更快融入全国经济发展版图意义重大。畅通了对外开放的大通道,荆州将以长江中游重要节点城市的身份,参与和融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并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扮演承接东西部的重要角色。

  

 

  三峡城市群

  “三峡城市群”主要包括湖北的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和神农架,湖南的张家界、岳阳和常德,重庆的万州、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和开县等地,占地面积大约14万平方公里。

  在长江三峡区域规划建设“三峡城市群”,对于推进三峡地区次区域合作,打造三峡经济协作区,破解三峡区域发展瓶颈,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转型,加快形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优先考虑:以三峡城市群旅游资源整合为契机,推进城市群旅游产业协同发展;以传统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材料与装备制造等产业为基础,合停并转,技术升级,形成新型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食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材料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荆州契机

  宜昌与荆州一衣带水。在宜昌和荆州之间的区域交通发展方面,将以长江水域为核心区域进行大发展,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加密次干道和主干道的公路网的建设和结构打造,实现2小时通达。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2014年4月,国务院批复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荆州、岳阳、常德、益阳四市被列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以“铁三角”合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保障和助推“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湖北、湖南两省要努力把洞庭湖区打造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保障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基地、“两型”引领的“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水陆联运的现代物流集散区、全国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荆州契机

  荆州全境纳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按照规划,荆州将建设成“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以南益高速为依托,联结桃江、益阳市区、沅江、南县、华容、石首、公安、荆州市区等地,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先进制造业。以江南高速公路、汉洪监高速公路、北煤南运大通道荆岳段等为依托,联动鄂中南与湘北地区,联接荆州市区、松滋、公安、江陵、石首、监利、洪湖、岳阳,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新型化工、机械制造、航运物流和文化旅游等。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的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长江黄金水道,干线通航里程近3000公里,1060公里在湖北。

  荆州契机

  湖北是长江巨龙的“龙腰”,荆州则地处湖北之腰,荆州是“两湖平原”中心,自古就是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要地,8个县市区全部临江,构成了荆州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不可动摇的地理优势。

  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荆州全力做好项目对接。城镇化布局方面,正积极争取把荆江城镇带建设作为全省城镇化推进的重点;城市产业方面,积极打造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密集区和轻纺之都、华中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全国煤电能源及煤炭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并带动沿线城镇加快发展,加快荆州机场建设步伐,打造集长江航运、铁路、高速、航空于一体的综合运输网。

  

 

  专家声音打好“长江牌”至关重要

  韦鸿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在荆州所处的这些城市群、经济带中,最为主要的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所以打好‘长江牌’至关重要。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起来以后,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我国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这也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东中西部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走上协调发展的轨道。荆州位于“两湖平原”中心,8个县市区全部临江,构成了荆州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不可动摇的地理优势。”

  长江经济带贯通东西,意在挖掘我国西部诸地,谋求对中亚腹地的开发开放。可以预见的是,长江经济带的重点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区域,将主要集中于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

  建设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前景广阔,它将开启我国东、中、西的协同发展,打通沿海与内地的阻隔,迎来新一轮的增长。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战略,给长江沿线城市带来重大机遇,但如何避免目前中、东、西出现的产业发展雷同、产能过剩的恶性竞争局面,需要区域间积极提倡产业发展的协调,不可形成恶性竞争,或者为了招商引资,相互杀价等等。

  韦鸿特别看好荆州的农产品加工业。虽然早在201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就突破了千亿元大关,成为我市首个过千亿元的产业,涌现出了福娃、白云边、大明水产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但与先进地区差距依然很大,仍有巨大潜力可挖。

  韦鸿认为,荆州是一个农业大市,鱼米之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增值增效、加快新型城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荆州可立足资源优势,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荆州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推动我市农村农业快速健康发展。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开拓市场,培育品牌,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

  在整个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目前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而上游地区的经济则相对落后,但那里有着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够加强交流,则会实现共赢。荆州位于长江中游的重要截点,承上启下,所以韦鸿建议,荆州应该加快港口建设和物流业的发展,将长江上游地区丰富的资源通过港口往下游地区转移。另外,荆州还应该多举办大型会展和交易会,以此将中国东部的先进技术向本部辐射,而荆州也将从中获益匪浅。(文/本刊记者刘青海)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