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楚匠人之王立平:微雕世界中沉浸30年 追求极致

来源: 荆州电视台 2016-05-25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张格格 王成文)相信不少人都看过好莱坞大片《蚁人》,这部电影讲述主人公偶然得到一件装备后变得比蚂蚁还小,然后打退坏人拯救世界的故事。影片中那生活着蚂蚁、苍蝇的微型世界萌化了不少人的心。今天《荆楚匠人》系列将为您介绍一位,在微观世界中沉浸30年的微雕大师王立平。

  省级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王立平介绍,长6.8毫米,宽是3毫米,平面作品主要讲究线条美,每个线条比头发丝还要细很多倍。

  这件显微镜下的作品名叫《潇湘雨夜》,是一个比大拇指指甲还要小的平面微雕作品,取于日本浮世绘题材。描述一个女人在大雨中淋湿后,回到家中拎干衣服的场景。这幅作品用肉眼看不出任何画面,可一旦放到显微镜下,渺小中又彰显了各种唯美细节。

  比《潇湘雨夜》更加微型的是《释迦牟尼舍利塔》,比原物缩小了五六百倍。

  这幅花了王立平半年时间的作品还不是最小的。最令我们惊叹的是,竟然连头发丝上也能雕刻,而且有字有画。王立平告诉记者,这些作品之所以这么出彩,与它的着色不无关系。

  传统微雕的着色方法是用毛笔在材料表面涂色,日久容易掉色,但王立平独创的象牙深层着色法,使色彩深入象牙内层,经久不会掉色。这也是王立平的创新之处。连肉眼都无法看到的东西,究竟是如何雕刻出来的呢?在记者的要求下,王立平向我们展示雕刻弥勒佛的过程。

  一颗小小的象牙上竟能大做文章,在显微镜的帮助下,王立平看到了一个能让他大展拳脚的世界,凭借多年的绘画和雕刻功底,眼睛、手臂、手腕、手指头都高度结合,心手合一,在毫厘之间也分毫不差。就在不经意间,细细的刀尖走过之处,就成了精致的眉眼,模样逼真可爱,惟妙惟肖。

  王立平今年53岁,做微雕有30年的时间了,经过长时间坚持不屑的钻研,他的技术已经练得足够稳沉,但年轻时跟随师傅学艺的他,却常常因为拿刀不稳而伤到自己。王立平的手上大大小小的伤疤,正是自己苦心钻研留下的痕迹。

  微雕不仅要熟练的掌握各种雕刻技法,还要有深厚的书画艺术功底。虽然学过美术,但微雕创作却是不能先画底稿,因此王立平每一刀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将东西一次次雕小,日积月累,王立平的技术日趋精湛,便有了创作《清明上河图》的想法。三年时间,他每天工作至少八小时,和外界几乎断了联系,埋头创作。

  北宋画家张泽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4.8厘米,而王立平的微雕作品长度仅为19.35厘米,高0.98厘米,缩小近30倍。缩小后,城郊的薄雾、房顶的瓦片河水的波纹、树梢的叶枝依然清晰可见。王立平忘我的境界,成就了举世精品。

  说起微雕创作,王立平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题材和技法的创新。创意来源于眼前所见、心中所想,对于世界的感悟不同,雕刻出来的作品也有不同的美感。现在,53岁的他希望能充分利用目前的精力,做出更多有创意的好作品,不仅留给自己,也留给后人。

  经过坚持和努力,他已经成为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但由于微雕领域的高精专,所学者在文学、历史、书法、绘画方面都要有很高的艺术修养,迄今为止他也没有收到一个得意门生,他只希望能早日等来传承人。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