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州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荆州日报 2016-09-25

  改善城市水环境,有助于增强城市发展潜力和环境资源承载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投资环境。近期,为响应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号召,荆州市创卫黑臭水体整治专班对城区黑臭水体展开了持续有效的系统性整治。

  每天一督办,每周一通报,从上至下,层层传导压力。自专班成立起,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凝心聚力,全方位展开整治。同时,注重督查督办,针对整治过程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予以通报、严肃处理,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明确目标 扎实推进

  由于城市水体黑臭的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任务十分艰巨。自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创卫黑臭水体整治专班多次实地调研水体污染情况,通过查、看、访等形式,分析污染成因,对城区黑臭水体登记造册,逐个制定整改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为了给市民交一份满意答卷,专班工作人员长期保持最佳状态,以认真的姿态起好步、开好头,从严要求,持续发力,全心投入到创卫工作中。”市创卫工作黑臭水体整治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专班在工作期间,不计得失,克服种种困难,根据黑臭水体特征,结合污染源、水系分布和补水来源等情况,合理制定整治目标和具体工作计划。

  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生态改善,长效管理。黑臭水体整治专班综合应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等措施,多渠道科学开辟补水水源,改善水动力条件,修复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然净化能力。

  择水而居,是城市居民对自然的一种向往。上世纪,荆州护城河、荆沙河、荆襄河等水系相互贯通,并与长江、长湖等水系相连。

  为恢复以往水系网络,整治专班正继续对水环境进行完善,重点抓好江津湖、西干渠连通工程,继续修建完善荆襄河湿地公园,加大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力度,实现雨污分流。

  根据市创卫工作黑臭水体整治专班19日至21日对全市73处水体督办检查的结果显示,除个别水体外,其他水体现已基本达标。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不是“一次性”工程,“碧水蓝天”需要长期持续性投入。目前,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绩,但对已有成果的巩固仍需持续。

  专班工作人员肖俊介绍,目前,长江与沙隆达广场之间的引水管网已修建完成,待10月份长江水位下降后,将在荆江大堤上修建泵站,使长江水通过虹吸管引进江津湖内,待江津湖、张李家渊、西干渠之间的引水管网修建完,这几片水域便可连通起来,形成良好生态循环,使城区河道水体真正“清起来”“活起来”。

  科学筹划 周密部署

  今年夏季,江津湖蓝藻爆发,在水面形成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两岸风景如画,但湖水散发出的阵阵恶臭,严重破坏了江津湖的整体形象。”常在江津湖散步的市民张凯说,希望城区水系能尽快恢复,让大家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

  针对江津湖凸显出来的问题,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专班立即行动,通过打捞、使用生物制剂等方式对江津湖展开综合治理,并在湖内增设了4台增氧机、1台水泵,增添了自来水来源。8月底,蓝藻已基本消除,江津湖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荆州原本贯通的城市水系,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区域,而水系隔断、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大幅增加,也让水体自循环能力逐步减弱,水污染日趋严重。

  水是生命之源。为加快消除城区黑臭水体,改善城市水体环境,恢复城市水系生态功能,实现水体清澈、水岸美丽的目标,整治期间,专班工作人员全天候对河道沿岸的垃圾、河面漂浮物进行清理打捞;采用微生物制剂分解污染物,改良水质;在市水利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开展常态化生态补水;实施截污工程,对城区污水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实行清理封堵……

  由点到面,由面到线,自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开展以来,通过科学统筹、周密部署,专班现已逐步对城区市管13处大型水体、各区负责60处“三小”水体等展开综合整治工作。据该专班工作人员估算,城区平均每天打捞的坡岸垃圾和水面漂浮物近30吨,进行消毒的水体超过50处。

  控源截污、沟塘整治……助力水体恢复自净能力。为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黑臭水体整治专班严格落实责任,积极谋划,确保以扎实的措施和看得见的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截至目前,该专班工作人员已打捞水面漂浮物约1170吨,清理坡岸垃圾约965吨,投放消毒药物3074处,整治大小排污口113处,疏挖河渠长度约12830公里。

  市民建言 盼水更清

  “现在的水面干净多了,漂浮物也没有了。”站在护城河老南门桥上,可见潺潺流水,两岸绿树倒映,在附近居住了十多年的市民李红梅感受颇多。她说,以往发绿、发臭的护城河水能有如此变化,实在是让她意想不到。

  护城河作为彰显荆州古城的一种象征,对荆州形象、历史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一定作用。然而,近几年来,河道严重淤塞,护城河水体呈现黑臭状态。

  李红梅说,长期以来,护城河水体环境是周边居民的心头之痛。“深绿色的水面上常年漂浮着粘黏物、生活垃圾,特别是天热时,会散发阵阵臭味,让人望而却步。”李红梅说,虽然相关部门经常换水、打捞漂浮物,但始终没有解决彻底,间隔一段时间,水体就又会变脏。

  “连续一个月了,水面都保持着干净面貌,且没有臭味,最关键的是,水流动起来了。”在老南门生活了16年的张虎发出由衷赞叹,现在,老南门护城河已经由昔日的黑臭水,慢慢向景观河转变。他希望以后能在污染源上多下功夫,让水体环境一直美下去。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点,事关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市民身体健康。除护城河水体改善以外,西干渠水体的转变也让人眼前一亮。记者了解到,由于中心城区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无序排放,导致豉湖渠和西干渠成为城市的纳污渠道,水体污染严重。

  经过整治,如今,西干渠水体环境明显改善,水面再次干净起来,与周边环境构成一幅风景画。

  日前,记者还专程探访了张李家渊、江津湖,相较以往,这些水体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市民张炎说,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随着创卫工作的开展,城市水体越来越清澈,市民居住环境更美了。

  同时,张炎建议,城区黑臭水体的治理不仅要让水“活起来”“动起来”,更要“靓起来”。(记者徐祉晔陈梦)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