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记者走基层”之长江上的“垃圾清运工”

来源: 荆州电视台 2017-03-18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张露 郭佩月) 大家平时见惯了马路上的环卫工、垃圾清运工,其实,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上,也有专门针对船舶的清运船。今天的“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就请大家跟随记者了解一下长江上的垃圾清运工是如何工作的。

  早上九点,荆长净一号离开了码头,开始一天的清运任务。52岁的陈景旭既是船长,也是垃圾清运工,妻子孙红艳是他的帮手。离开码头不一会儿,荆长净一号就顺利的靠在了一艘趸船的旁边。很快,几袋生活垃圾就被转移到了荆长净一号上。

  逆着江流一路向西航行了几百米,我们的小船又向一艘“大家伙”靠近。想登上这个8米的“大家伙”可不容易,只见孙红艳熟练的把缆绳向上一抛,套在了大船的缆桩上,再缓慢调整方位,让整条船与大船平行。正当记者纳闷“这么高,该怎么上去”时,船长陈景旭身手矫健地爬上了荆长净一号船舱的顶部,一步跨到了大船上。几分钟后,陈景旭把几袋垃圾递了下来。

  除了船上的生活垃圾,他们在航行的过程中,看到江面上的漂浮物,也会用网兜把垃圾捞起来。他们的工作范围为整个荆州港区,所服务的对象一大半是来自外地的船只,有时候,他们的工作也会被人不理解。

  荆长净一号有一个小船舱,只能供一个人待在里面,因此,夏天的高温时节是他们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候。孙红艳说,上面烤着,下面蒸着,脚在甲板上都碰不得,要快点走,走慢了要烫脚。

  江面的风呼呼地吹着,从早上九点开始,夫妻俩一直在忙碌,到了中午一点钟,他们把船停在一旁,准备吃午饭,而所谓的午饭,就是几个已经冰冷的包子、馒头。

  由于船上没有电,也不能开火,十年来他们都是这么吃的,到了冬天,就带一瓶开水,泡着馒头吃。不过,夫妻俩并不因此感到沮丧,反而为彼此相守、扶持而感到非常幸福。

  他们一年365天,每天都是这么上船、收垃圾、下船,再赶往下一个地点,夫妻俩这一干就是整整十年。十年前,陈景旭和孙红艳从各自所在的工厂下岗,为了谋生,他们用毕生的积蓄买下了这条荆长净一号,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其实,在此之前,夫妻俩从未从事过水上工作,刚起步运营时,孙红艳身体感受到了极度的不适。

  吃完简单的午饭,船上的垃圾袋已经堆成一个小山包,他们把船开回了码头,准备处理这些垃圾。由于现在是枯水期,码头离岸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这一段并没有可以供人行走的楼梯,只有一条运送货物的传送带。只见他们用尽全身力气,一手拧着一个硕大的塑料袋,走上了这条狭窄、陡峭又摇摇晃晃的传送带,一路小跑到了岸上,放到了车厢里。此时的他们,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但仍要继续把剩下的垃圾一袋袋提上来。

  这些从船上收来的生活垃圾会送往柳垸二路的垃圾转运站进行下一步处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们全年无休,经受着风吹日晒,这样一份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也是为了保护长江,保护滋润、哺育着我们的母亲河。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