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州骄傲》之李胜洪:弘扬书法艺术 留下历史印记

来源: 荆州电视台 2017-06-12

  荆州新闻网消息: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地方的繁荣,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作为楚国故都、三国名城的荆州,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楚辞、楚乐、楚简,无不象征着瑰丽的文化符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荆州大振兴的根基。荆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文化三市”,这标志着文化、艺术的崭新时期正在到来。《荆州骄傲》特别推出“黄金时代”主题节目,为您呈现活跃在文化强国之路上的荆州儿女,从他们身上感知文化、艺术的鲜活与自信,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2009年9月30号,一封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电子邮件,跨越大洋传送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李胜洪的邮箱中。满屏的英文传递着一个激动人心的信息:中国书法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了!

  “中国书法”终于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这一对中国书法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作为中国书法申遗直接责任单位的直接负责人,李胜洪百感交集无比自豪,他只想向世界骄傲地宣布:“书法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书法申遗历时五年,在参与者眼中,整个过程步履艰难。书法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汉字符号,却在日本和韩国受到空前重视。2004年,刚从海南省委办公厅调任中国书法院的李胜洪认为,作为书法起源国的中国,应该明确“中国书法”在世界文化版图中的地位。

  世界性的申报工作千头万绪,没有规范的文本可以参照,比如“遗产的说明”一项,规定不能超过1000个英文单词,转换成中文也就700多字,必须囊括中国书法的特点、历史及现状,并且要让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评审委员看明白。

  素白宣纸上,随着毛笔的运行轨迹,“带燥方润、将浓渐枯”的点画纵横、“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力透纸背;从金甲文字到真草篆隶行,五体皆备的演变过程逐一显现。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等不朽名作流传千古,3000多年的中国书法历史,与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文化精神,融汇在一部10分钟的申遗宣传片中。

  绞尽脑汁,逐字会审。申遗宣传片的英文解说与中文解说必须同步,超过哪怕一秒,大家的做法都是——从头再来。编写文本、拍摄影片、翻译文字,都是在2008年夏天不到20天的时间里完成的。

  2008年9月,“中国书法”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式文本和申遗宣传片等相关材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申遗成功后,全社会对书法的关注度空前提高,直至教育部正式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这都和李胜洪及其团队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

  “中国书法”申遗成功,无疑是李胜洪的书法人生中最厚重而深情的一笔,也是年轻的中国书法院最敦实的一块奠基石。中国书法院是国家书法创作与研究的最高机构,创办于2004年11月,李胜洪的另一个身份,就是中国书法院的创始人。

  受命之时,李胜洪已年满50,时任海南省委办公厅干部,在海南书坛已很有名气。一边是舒适的生活以及可以乐观预期的前途,一边是筚路蓝缕的中国书法院开创和建设工作,李胜洪没有犹豫,选择了自己平生所钟爱的书法,选择了对书法艺术的历史担当。

  清晨和黄昏,严寒和酷暑,风雨和阳光中,总有李胜洪辛勤耕耘的身影。中国书法院成为全中国书法教育最成功的学府,不少名家、大家,云集此地。

  因为对中国书法的重要贡献,李胜洪曾两度被评为“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50岁创建中国书法院,60岁功成身退。从2004年到2014年,整整十年,李胜洪为中国书法的繁荣发展殚精竭虑。在卸任的这一刻,生命终于从喧哗走向宁静,自我与自然,融成了一份自在。60岁的李胜洪,还有太多的个人梦想要去实现。

  半个多世纪的笔山墨海走过来,待到个人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时,李胜洪轻轻地拿起笔来,给展览题写了一个名字,也是他平生挥毫时,最期望达到的笔墨艺术的至高境界——自有我在。

  书如其人,自有我在。这次展览共展出李胜洪近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80多件。其中,一件叫《霾》的现代书法作品引起了众多关注。乍看之下,它是一件破损的山水画,有着相对完整的构图。其实,这是一幅巨大的草书。

  这件作品创作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反复试验、调整技术方案,最后通过“特效”等处理手段,催生、强化观后厌恶、反感的心理感受。这件作品,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一种思考与探索。

  笔墨当随时代,书法切入生活。这是李胜洪一直倡导的书法理念。因此,生活中的场景、旅行中的见闻,都成为他笔下至性至情的表达。

  于是,一件带着酒意与醉意的作品——《今夜不醉不还》面世了。

  书法能与心境相通,而草书中的线条语言,最能表达情怀。李胜洪诸体皆擅,犹喜行草,用笔驰骋痛快,寓巧于拙,结构开张俊逸,跌宕有致,章法随形就势,妙造自然。于大开大阖中蕴藏着典雅朗逸之风,给人一种清新潇洒、风神超迈的艺术享受。

  在60岁这年,《自有我在——李胜洪书法展》取得圆满成功。李胜洪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同事、作家莫言也来到了现场,并为《李胜洪书法作品集》写下序言,他说,“李胜洪先生的字既好看又有他的独特个性,他自然是个真正的书法家”。

  一切初心都源于儿时,一切来路都始于故乡。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也曾看出这位楚国后裔的独到之处。

  1946年,李胜洪出生在荆楚文化深厚的荆州,父母的字都写得不错,李胜洪的书法学习,在他五岁上小学时就已经开始了。启蒙老师是荆州城里有名的清末举人张治仁。

  那碑上的古文字,无声无息地刻进了少年的心头,也影响了他此后的岁月人生。当时,父母的心愿也不过是让幼小的李胜洪将来更有出息。而学习书画,对一个中国传统家庭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李胜洪很小的时候就从生活中感受到,能写一笔好字的人,有文化,受人尊重,甚至有几分神圣。他那时很小,但很想成为那样的人。在那生活清苦却自由自在的年代里,李胜洪从幼年书写到青年,他以写字为乐,也收获了肯定。

  从懵懂无知的五岁稚子到年过古稀的华发书家,李胜洪与书法结缘的时光,几乎与他的生命一样悠长。十五岁走进工厂,三十五岁远赴天涯、任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五十岁远赴京城,创办中国书法院。少年出走半生,仍然不改初心。

  书法是人生的支柱,故乡是精神的滋养。一本《楚文字编》总是在摆放在李胜洪的案头,他热爱故乡的文字。这些年来,李胜洪为荆州书写过《文湖公园》、《御河广场》等等,他愿意将笔迹留在故乡大地上,这片厚重的土地,永远与他血脉相连,心意相通。

  回望历史的长河,惟楚有才,于斯为甚:楚庄王、屈原、孙叔敖、张居正、公安三袁……从小耳闻目睹,受荆楚文化滋养而成长的李胜洪,对荆州文化的繁荣发展充满信心。

  在“一纸一笔一墨一线”间展现至简之美,中国传承了书法几千年,它是与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传统紧紧相连的艺术。在书写渐行渐远的时代里,李胜洪重新唤醒书法文化,积极参与当代文化建设,弘扬书法艺术,让当代书法给历史留下印记。今天,中国书法走向新生,并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感谢这位荆州人的努力。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看《荆州骄傲》第十五季“黄金时代”,明晚8点再见!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